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6鲁滨孙漂流记课型略读课时1教学时间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制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教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有读懂比较长的文章的能力,能抓住课文的主要脉络和重点语句理解课文。而且文中鲁滨孙的冒险经历正是孩子们所期望的,所好奇的,所以不用老师讲,孩子们早已读了几次了。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教学策略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教学流程师生活动即当堂检测复备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老师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2、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年。3、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4、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5、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6.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请用“√”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kòkuò)大了粮食种(zhǒnɡzhònɡ)植面积,又增(zēnzēnɡ)加了几个羊圈(quānquànjuàn),晒了更多的葡萄干。他们差(chāchà)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二)、选填合适的字,组成词。桅危避僻蔚慰畜蓄蓬篷偏()安()()勃()杆()养储()逃()()蓝帐()(三)、填量词。(不要重复)一帐篷一脚印一荒岛一希望一安慰一英国船(四)、按要求改写句子。1.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2.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脚印。改为反问句:(五)、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鲁滨孙历险的经过。你能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给下面的内容排排队吗?回到英国养牧种植遇险上岛求“星期五”建房定居(六)、填空。1.《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写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