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阿里山纪行学案狄袁辉VIP免费

阿里山纪行学案狄袁辉_第1页
1/3
阿里山纪行学案狄袁辉_第2页
2/3
阿里山纪行学案狄袁辉_第3页
3/3
《阿里山纪行》学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课前学习: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吴功正,江苏南通人,当代家、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作者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他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了此文。二、熟读课文,正字音,记字形,释词义,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1.注音:风靡()莽莽()山岚()姊妹潭()幢()红桧()2.写字:cōng()郁suì()道鱼biē()静mì()雄jù()3.解词:接风洗尘:风靡:幽情:堪称:谛听:匹敌: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结合下面的资料,熟读课文,初步感知阿里山的美。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四、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并填写下列空格。探究提升:走进文本,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1.积累一些雅词。(比如找到的雅词:静谧。修饰原始森林的雅词“静谧”,它的意思是安静、寂静,但是它比“安静”“寂静”这些常用的词,雅致了许多,富有文化气息。)2.赏析几个美句。赏析角度:(1)句式整齐、琅琅上口的;(2)巧用修辞、生动形象的;(3)情景交融、传情达意的;(4)精心选词,画龙点睛的。(如有其他的赏析角度更好。)请找出这样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在课文中进行批注赏析,同学合作探究完成。(示例:美句: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赏析: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用“明镜”来比喻潭水的“清澈透亮”,用“水墨画”比喻水木相映的美景,生动形象展现了潭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对台湾人的良好的生态意识表示了由衷地敬佩。)3.学习一个句式。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赏析:此句层层递进,范围逐渐缩小,强调了阿里山是台湾的代表,神木是阿里山的灵魂。)请仿照此句式写一个有关南通(或者江苏)的句子:反馈总结:一、反馈:1.本文采用的写法,依次向我们描写了的小火车、的云雾、的姊妹潭等美如画卷的阿里山风光。2.课堂积累大比拼:在30秒内背诵你今天课堂上积累的雅词,积累10个以上的获胜!二、总结:学习了本文,请说说你的收获和感想。三、课后作业:1.课外延伸阅读:《阿里山的云雾》(华莎)、《阿里山看云》(从维熙);2.小练笔:写一段描写我们南通地区自然风光的文字,要借鉴《阿里山纪行》中写景抒情的笔法以及语言特点。(执教:狄袁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阿里山纪行学案狄袁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