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新媒体手段推崇备至,甚至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这一新生事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新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农村小学、师资薄弱,有一部分老师趋于老龄化。这一部分老师,由于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再加上思想保守,对于新技术、新媒体存在着排斥的心里。他们总认为学校花一大笔钱装备新技术、新媒体的设备纯属浪费,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当年都没有接受什么新技术、新媒体教学,也都学会了知识,并且还都学得很好。然而,运用新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是为了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应用环境,提升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教学能力;便于整合各学科之间的教学资源,并且加强培养学生基础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加强教职人员运用新媒体技术处理业务的能力,最终建立终身学习的新媒体环境。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育自身必须实现现代化,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同大家共勉。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运用了新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学生对听故事,看动画兴趣十足,把学习材料变成动画,那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学生尽情地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内容,肯定能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多媒体教学本身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很多大中城市,教师的教学已经走向了网络化,教案的撰写、教学反思、各项工作计划和总结都达到了无纸化办公,甚至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都可以轻松的传达给普通学生。不得不肯定电脑它必将成为主宰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而教学手段的陈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利用电教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及他那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把学习当作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使他们能够全神贯注,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小学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内容又很难感知,我们可以应用现代媒体来缩短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新媒体计算机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使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得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相关学术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特瑞拉在说明人类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时发现,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3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为40%;如果视觉、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90%,3天后可保持75%。由此可见,利用新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