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设计者信息姓名徐伟电子信箱21589400@qq.com电话13758923053区县兰溪学校名称建设中心小学日期2015.9.29课题摘要教学题目《听听,秋的声音》所属学科语文学时安排1学时年级三年级所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一边读一边想象,从秋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培养学生热爱秋天,体会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喜悦。(4)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如“刷刷”“叮咛”“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2)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它必要的信息)《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的美好。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教学难点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反复有感情的诵读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1.一般特征: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大多思维活跃,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他们熟悉的活动会产生浓厚的兴趣。2.入门技能:大部分学生对课文都不陌生,有认读经验。3.学习风格:学生能在认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展开想象,乐于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应用1.学习环境选择(打√,如)(1)简易多媒体教室□(2)交互式电子白板(3)网络教室□(4)移动学习环境□2.学习资源应用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及来源教学作用使用方式生字生字卡片纸质材料来源于教学资料认字边放边讲解课文讲解PPT来源于自己创造课文讲解边讲解课文边放歌曲歌曲来源于网络享受音乐,展开想象播放音乐3.板书设计黄叶1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来去匆匆大雁田野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1.教学流程设计简介教学环节规划及流程设计,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媒体应用策略,推荐使用图示加文本的方式描述。2.学习活动索引设计(依据教学流程将学生学习活动依次填入下表)序号活动内容使用资源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1享受音乐,展开想象PPT和歌曲观察,朗读引导学生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PPT文字朗读辅助学生3品读想象,体会交流PPT文字和图片资源朗读,理解,体悟引导学生4仿写诗歌PPT文字资料和录音带自由作诗、诵读作品引导学生5品读体会,升华情感PPT和磁带朗读,背诵指导学生听听,秋的声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想象,体会交流仿写诗歌老师引导学生仿写老师讲述学生想象老师讲述学生想象老师引导学生背诵生字卡片PPTPPTPPT品读体会升华情感升华情感享受音乐展开想象老师讲述学生想象PPT3.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享受音乐,展开想象通过歌曲《秋日私语》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听歌曲,想象画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读课文并初步来介绍课文介绍了哪些声音自由读书,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想象,体会交流利用PPT,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根据老师的引导体会秋天景象的美好仿写诗歌利用PPT和声响的录音带,逐步引导学生想象,理解。自由作诗或合作作诗,诵读自己的作品品读体会,升华情感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课文根据老师的引导说感受、背诵课文1.评价形式与工具(打√,如)(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制作作品√(4)测验(5)其他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