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艺术《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理念】按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已降低音乐教学知识性的难度,但重要的基础知识不能丢,应突出音乐的本质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着眼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渗透的教,顺带着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材分析】课名《走近京剧》,是人教版小学艺术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的一篇课文。这一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12岁左右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非常敏感,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宽慰的能力。2.学生在学习能力中开始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渴望教师放开进行教学。3.学生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4.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发展;2.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2.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学重难点】1.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2.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钢琴、教学PPT、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等。【教学过程】(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导入新课。1.师: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生:京剧。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3.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设计意图:通过利用音像,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产生疑问,进行引导,进而达到激情导入新课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堂课的任务。(二)讲授新课,任务驱动1.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2.师: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设计意图:边看画面,边听教师的介绍,了解京剧的起源及形成。并请学生上台演示,来激励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直观的画面和简要的文字,明确了知识点。(三)、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1.媒体演示。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2.请学生表演。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