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三、学习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学习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四、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肿胀(zhǒng)(zhàng)襟(jīn)叮嘱(dīng)(zhǔ)花圃(pǔ)恐惧(kǒng)(jù)骊歌(lí)告别的歌.挪窝儿(nuó)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玉簪花(zān)耻笑(chǐ)鄙视和嘲笑鸡毛掸子(dǎn)咻咻(xiū)(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2.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读小说《城南旧事》。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父亲》,询问学生听完后有什么感觉?歌曲用音乐的语言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对父亲深深的热爱之情,而课文使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而已。只要学生领会到这层感情基调,就可以进行课文赏析了。二、感知内容1.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2.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⑴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⑵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划分结构提示:①同学们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②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三、合作探究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一语双关,一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的离开人世。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事件交错而不凌乱。)4、找一找文中哪些是写眼前事?哪些是写回忆的事?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5、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感受父爱。第二课时一、课文导入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二、研读赏析1.我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并说说理由。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你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从文中找出英子成长的事情或句子)对成长的影响: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