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本文主要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为他一定完不成,借机达到陷害他的目的。而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的品格特点。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使对手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能力。一、设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诸葛亮”的故事吗?生:(略)师:真棒!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尽管听过他的故事,心中的他总是神秘的,出神入化,无所不能的。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他的神奇故事吧——草船借箭。为了引导你们全面的认识这位历史人物,我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读了10多遍,终于解答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是什么问题连老师也要读书十多遍呢?生:(略)师:我暂时不告诉你们,请你们先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猜猜困扰我的会是一个什么问题?看谁有水平,猜得准。(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思索)师:好,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是哪个问题困扰着老师?二、潜心探究生汇报师: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同学们,刚才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比较浅,都可以通过初读课文来解决。那么,到底是哪个问题困扰着老师呢?(师出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生:齐读)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生:(略)师:不错,反复读书,认真思考。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老师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什么),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一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这点的。生1: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周瑜想暗害他,我的根据是课文中写道“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因为诸葛亮的才能要超过周瑜,而周瑜又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所以对他很妒忌,恨不得杀害他。生2: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三天后必有大雾,我的根据是“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因为如果没有大雾,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就会全部落空,那么他一定会落在周瑜的圈套之中。生3: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会想到鲁肃一定会借船给他课文中说“鲁肃私自拨了20只快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候诸葛亮调度。”“私自”是偷偷地干,说明鲁肃没有把借船的事报告周瑜;“照诸葛亮说的”“等候诸葛亮调度”说明鲁肃很听诸葛亮的话,他是不会为难诸葛亮的。生4: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在大雾漫天的天气下,曹操一定不会派兵出来。课文中写了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师:可见,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想得那么周到、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师:妙不妙?生齐答:妙。三、深化探究师:同学们,我通过多次阅读,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提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