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评价,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关于评价有这一说法:“设计评价工具,选择评价方法。”因此,课堂的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在课堂评价中做到有效、多元、落实人文关怀,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在课堂评价策略方面的一些体会。一、教师课堂评价的有效。课堂评价要做好有效,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课堂评价语言的准确性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表扬、肯定、赞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然而,“热闹”、“好!”、“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赞美之1词不绝于耳;“五角星”、“小红花”以及各类卡通形象作为奖励漫天飞舞;在教师“引导”下,整齐划一的学生掌声和“棒,棒,你真棒!”的口号声在课堂上此起彼伏,难免让人觉得“声不由衷”。而且,这种一味迎合学生的过分表扬既含糊又夸张,如果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平静地思考一番,就会发现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真正的评价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案例一:表扬的语言“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二)纠错语言的真实性课程标准中建议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并不表明课堂上全是表扬、赞赏、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言。但也不能出现反面批评、打击的语言。真正的激励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2鼓舞。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真正令学生信服。那么评价语言的真实性怎样体现呢?当学生答错题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反省、自我纠正的机会,并给予他们再次尝试的机会,这样不但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修复错误、树立信心,从而使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案列:“某老师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你在读这段的时候,“风”字和“呵”字不高兴了,因为你把它们的名字读错了,赶快纠正过来吧。”“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在教学实际中,只要我运用这种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学生们都能乐意地改正,认真思考,重新组织,把正确答案说出来。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只要老师3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三)课堂评价语言的引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看待问题价值观偏离或不正确的时候,那么,教师此时的评价就应该具有引导性。如:一位老师执教《会摇尾巴的狼》,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