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修文县六桶镇中心小学杜向莲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学生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主要为了突显学生完成习作时做到“真实”,表达“真情”。设计目的针对现有学生对习作在叙事突显的空洞,感情很是牵强这种现象,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打破常规的思维以及习作的固定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阅历中,寻找最适合表达《父母的爱》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对父母最诚挚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叙述上力求真实,抒情上表达达到真挚;引导学生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得到突破。教学目标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希望他们在交流时做到内容较为具体,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倾听别人听说话时,做到认真耐心,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根据引导提示,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能在恰当的氛围中说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流露出对父母的爱。3、引导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真正的父爱母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故事说具体生动,把意思表达清楚。难点: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学会体量父母、尊重父母,懂得如何报答父母,真正达到感恩父母的教育。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谈话导入1、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我们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是他们一辈子的骄傲,在他们的保护下,我们健康的成长,那么,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爱我们的?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呢?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板书课题:父母的爱)2、这一节课我们不看书也不写作业,就是来说话。大家会说吗?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声音洪亮、仪态大方、用普通话)听的同学应该注意什么?(认真倾听)有时候我还要请小评委来评价,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⑴、讲述者的普通话是否响亮、标准、流利。⑵、讲述的故事是否完整、是否体现出父母的爱【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简要回顾,和教师的激情导入,再一次激发学生体会伟大而平凡的父母之爱。】二、引出话题1、从大家的求知眼神中,我能看出我们父母的爱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每一位父母爱的方式也不大相同。那么,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请大家先阅读几则小故事。(教师出示三个小故事)2、小组讨论:这三个例子中的父母的爱是一种———的爱?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来讨论,每组只讨论一个例子并选代表来发言。3、出示例子,全班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4、那么,刘明明妈妈的爱属于什么爱?冯刚爸爸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而李路杰的爸爸的爱又属于什么爱呢?(引导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溺爱厉爱励爱)从而引导学生指导不同的爱影响孩子不同的人生。5、假如三位父母都来到我们的课堂,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心声。(教师引导点评)6、教师小结:是啊,这三种爱是平时我们最经常见到的爱。过于溺爱,让孩子只搞好学习,其余的都由父母来代劳,只会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养成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一旦离开父母就什么也做不好了。而对孩子过于严厉,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非打即骂又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有过大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只有善于引导和鼓励,让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这才是我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