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珙县上罗中学:何良柱2014年12月2日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改、新课标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关注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导,逐步引导的设计思路,使学生通过对物体的分类2得出质量的定义;通过指令长在太空测出质量引导得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认识天平的构造,并通过学生相互合作,自己探讨得出天平的使用方法;观看微课,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来突出本课的重点。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的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通过分组,实验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4、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经历实验操作过程,学习科学的测量质量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天平测质量的活动中,体验到乐科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平的使用。难点: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三、导学基本流程物体分类,建立概念大胆猜想,质量属性质量测量,学生演示注意事项,观看测量认识工具,天平重点观看视频,揭示课题3四、导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理由(一)、观看视频,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质量观看视频,让学生看到太空测量质量,激发学习动机。(二)、分析物体,归纳概念把玻璃片、小铁钉、铁块、玻璃瓶、木块、牙签进行分类板书: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三)、指令长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胆猜想形状,状态的改变呢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四)、出示天平图片,学生说出各部件的名称。1.从物体的分类建立概念。2.位置的改变质量不变,猜想现状、状态的改变质量会不会改变得出质量属性。3.认识天平,注意使用事项3、观看微课,指导实验总结课堂,布置作业4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当中。(五)老师用微课,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六)、分组实验,教师指导一、二、三组用空烧杯和天平测量60ml水的质量。四、五、六组测量橡皮的质量。七、八、九组测量铅笔的质量。4、分组实验,教师指导。(七)、学生演练实验过程。(八)总结课堂动手动脑学物理快乐学习收获多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形状、形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变化课堂总结,布置课外作业5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4..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九)、下课,布置课外作业有一枚大头针,怎样利用天平测量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