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总复习的例题设计初探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提高初中总复习的效率,历来是众多数学教师探索研究的问题。由于总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且没有固定的教材,这使得在例题设计上反而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只重视习题的训练,单纯套用大量的现成模拟试卷,搞题海战术,不但会大大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提高复习效果。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位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上好复习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设计一定要有新意,能激发起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让学生像学习新知识一样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复习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应具有创新的理念,能创造性地指导复习,展现生动活泼的设计艺术以吸引学生,使学生能抓住重点、要点,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例题设计的几种主要方式。一、设计递进式例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进入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因此,设计的例题一定要有层次性,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发展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发生。比如,为了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例1(1)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55°,则其顶角为多少度?(2)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55°,则其余的角为多少度?(3)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100°,则其余的角为多少度?(4)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m°,则其余的角为多少度?通过步步深入的引导,不但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加强了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并能直接应用,还使学生在变化中找出解答这类题的规律和方法。1二、设计多解式例题,发散学生的多种思维新课标强调:“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题多解能使知识不断延伸,是深化认识水平、提高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一种较好方式。在精心设计例题时,应有意识地偏重于那些可用多种思路来完成的典型题,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常规方法,要寻求变异,勇于创新。例2已知:△TAB内接于⊙O,C为AB延长线上一点,CT切⊙O于T求证:BT2:AT2=BC:AC该题有多种证法,可利用切割线等定理来证,也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变换比例式来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通过比较,提炼出最佳方法是利用面积之比来证,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避免因简单重复带来的枯燥感,同时能激活思维,发散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三、设计类化式例题,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会学习和发现、形成知识的过程。平时新课学习的内容比较分散,而总复习时间又较为紧张。为提高效率,可以通过题目的分类归档和有效组合,把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点集中体现在例题中,集中力量解决同类题中的本质问题,总结解这类题的方法和规律,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例3解方程组此题应用韦达定理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来解。把握了这个特征,再诱导学生进行思维正迁移,就可顺利地解下列方程组。(1)(2)(3)2(4)以上题组把初中所学的方程组都包含在其中,不但复习了这些方程组的解法,还通过知识的整理,提示和总结了蕴涵其中的化归思想。因此,在例题设计时,要有整体意识,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四、设计引申式例题,锻炼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因此,对一个问题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进行适当引申和变化,逐步延续伸展,在培养学生思维变通性的同时,让学生思维变得更为深刻流畅,提高其解综合题的能力。例4已知:△TAB内接于⊙O,C为AB延长线上一点,CT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