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论文】创设富有“生活味”的英语课堂汕头市澄海两镇中学黄立明在目前初中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书声琅琅、秩序井然”的喜人景象但这些表象却掩盖不了学生思维的贫乏、思想的贫困以及才智的消磨。通常教师都非常重视英语知识的教学,根据考试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而很少关注这些英语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很多时候英语课堂是语言、文字、语法、句型等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距离,学生学会了英语知识点,却根本不会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会疏远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同,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使学生无法感受学习英语的趣味和作用,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讲,英语教学就是脱离生活的索然无味的单词语法满堂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使英语教学贴近生活,搭起了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把生活引入课堂,用生活教英语,让学生成为了生活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在“生活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交流、传递真实的信息,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创设富有“生活味”的英语课堂呢?一、让教学内容充满生活的气息。由于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课程,学生活动的区域相对会受到限制,生活积累也相对较贫乏,教材因受篇幅、课时的影响,不能都囊括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应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半径,创造性得进行改编教材、激活教材、超越教材:合理调整教材上的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补充;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删除教材上的某些步骤。(一)依据学生需要,补充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从生活经验中补充一些让学生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使孩子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学生们容易接受的实用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准备教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12You’resupposedtoshakehands.SectionB,围绕话题“CustomsinDifferentCountries”时,准备除了课本介绍的各国文化差异外,我从语言功能出发就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计划地补充西方礼节上的常识,如中国人见面常问候“Haveyouhadyourmeal?”(你吃过饭了吗?),英美人听到这一问候,会迷惑不解:你想请我吃饭吗?我没钱吃饭吗?如果问“Eatinglunch?”英美人会觉得你头脑有病,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如果问“Whereareyougoing?”英美人可能会恼怒:“关你什么事?我爱去哪儿就去哪儿!”。通过补充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让同学们更多了解西方人的一些生活习惯,为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提供有力的保证。在本单元的最后课时里,笔者还补充了让学生就中西方的礼仪进行一场英语“辩论赛”。通过此项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了本单元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二)依据生活实际,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前学习某个单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4SectionAPeriod2时考虑到2d,3b与Activity4的联系性,同时结合学生们生活实际,将它们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一起,最后自然的过渡到3a的阅读,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很好地运用并巩固了Howdoyougettoschool?Howfarisitfromyourhometoschool?Howlongdoesittakeyoutogetfromhometoschool?等句型,从而使3aReading部分变得浅显易解,学生们能当堂复述,收到较高的课堂效益。又例如:在笔者教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时,学校进行了一次去饶平绿岛山庄的秋游。按照教学计划,本应教授Unit5的,为了”趁热打铁”,将Unit8Howwasyourschooltrip?的单元内容提前先授。学生们讨论着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兴高采烈,从而很好地掌握并应用了本单元内容。二、联系教材加入生活化教学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在学习教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