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易错点分析1、问号•(1)倒装句只在句末用问号,中间用逗号。•如:怎么了,你?•(2)选择问句一般中间用逗号,句末才用问号。•如: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呢,还是先到卫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3)连续问句每问都要用问号。•如:你叫什么?住在哪里?•(4)有疑问词不一定是疑问句,有疑问词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如:我不知道谁拿走了我的书。2、叹号•(1)倒装句中叹号用在句尾,句中用逗号。•如:多么美丽呀,我的祖国!••(2)感叹句子前边有叹词,只在句尾用叹号,前面的叹词后面用逗号不用叹号。•如:唔,这令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呵!3、顿号•(1)概数(约数)中间不能停顿。•如:三四里八九岁•(2)并列词语相互联系紧密又为人们熟知的,读时不需停顿,不用顿号。•如: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青红皂白、中小学、教职员工、中西部•(3)不是概数而是相邻数字,中间需用顿号。•如:退居二、三线,我教三、四班••(4)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如:我买了许多水果,苹果呀,橘子呀,香蕉呀,哈密瓜呀…•(5)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方可以递升为逗号。•如:过去、现在、将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6)并列短语做定语时用顿号停顿,做补语、谓语、状语时用逗号停顿。•如:她头发很长,衣着时髦,走路一扭一扭的。4、分号•(1)分句内部用了逗号的基础上,分句间才能用分号•如:语言用来抒情达意;文字用来记言记事。•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2)该用分号时不要误用句号。•如:生物学家告诉学生,兽类中,凡是头上长角的,应属偶蹄目,蹄子是双瓣的;凡是奇蹄目兽类,一定是单蹄而且不生角。5、冒号引号•1、冒号注意三种情况。•a﹒说话人在前的张刚说:“我毕业后要自办企业。”•b﹒说话人在中间的•“唉!”作家叹到,“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c﹒说话人在后的“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嫂慌忙地说。•2、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如:•A、鲁迅先生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B、鲁迅先生说过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6、括号•句中括号解释内容紧挨被解释词语,句外括号要放在一句话后边。•如:辛弃疾的《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观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的情景。•辛弃疾的《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的情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7、省略号破折号•省略号和“等等”不能连用,破折号不能和“即”“就是”连用。•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我国的四大发明——就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8、书名号•用在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以及影视剧片名、电视栏目和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用书名号标示。但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科技成果名、课程名、会议名还不能用书名号而要用引号。•《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D、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