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学习心得体会郑州市惠济区孙庄小学任朝霞3月20日,我们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再次相聚河师大校园,开启了第三阶段的国培学习。十天时间,我们在忙碌中快乐着,在学习中收获着。这次培训不仅全面而且细致,形式多样,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让我感受了不同风格名师的风采,他们深刻、睿智和幽默的语言不时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悟,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现把我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一、践行师德规范,展现人格魅力。一天一天,我被这些老师吸引着,感动着:每天的讲座他们都是早早地来到报告厅等候;每三个小时的大课,他们都是站着跟学员来授课和交流;他们从来不会缩短课堂时间一分钟,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刘利梅老师已年过五旬,可她饱满的精神,亲切的笑容,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人感受着她对教育的热爱和肩上神圣的责任。刘凤山博士朴实真诚,谈吐幽默,他现场为学员指导如何写好毛笔字,更现场为学员赠送墨宝,从上午十点多一直写到下午二三点,没有顾上吃饭,没有休息,边站着书写边和学员亲切交谈,不时引得笑声一片。那节书法艺术课,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美丽,更让我们对刘凤山老师平易近人的态度,高尚的师德肃然起敬。除此之外还有课题组的导师们,他们不辞辛苦地为学员指导和修改课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为我们拨开心头迷雾,让我们在课题立项中学得到了很多。二、课题引领,让教师走得更远。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们发展、自我们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行“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让老师们把学校的教学工作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把教师的实践对象变成一种研究对象,帮助老师们把想到的做出来,把做过的写下来,为下一步的工作积累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的。一个教师对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一番思考,然后通过学习一些理论,再结合实际进行一些探索和创新,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最后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我。三、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学院每天为我们安排了风格不同的教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专家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学习内容丰富生动:有课题研究的答疑解难,有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究,有作文教学方法的分享,有怎样观课评课,有作文教学等,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学习形式多样:有专家报告,有学校实地参观考察,新乡文化考查,读书沙龙,网络资源的使用,交流互动等,理念加实践的方式让学员通过不同方式感受文化,感受教育理念,感受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学习就是这样,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没有理论支撑的研修是没有根基的。脱离了理论学习,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是肤浅的,是飘浮的。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