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课外作业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活动名称:《小学高段语文课外作业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语文作业,是教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求学生完成的各种练习性质的课业。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练习,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其中,书面的常规练习,是作业的主体部分。书面作业根据年级段和教学目的的不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种形式的作业,都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作业,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把技能练得更纯熟,从而为进一步掌握新知识和培养能力创造条件。语文教师付出的劳动价值,也能在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全过程中得到体现。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学校和教师为追求升学率,常常选择大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机械地训练学生。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学生负担过重,忙于应付作业,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籍,更没有时间去思考,探索新的问题,业余生活贫乏,知识面窄,能力提不高,使学生变成死读书、读死书,头脑简单的书呆子。在知识经济、国际竞争激烈、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困境的冲击下,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淡化了“训练”,反对繁琐、机械化的训练。但要把语文知识转化成能力,适当的“练”还是必要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练习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家赞科夫在他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中也十分强调在知新中温故的一面。“怎样练,练多少,作业如何设计,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能通过适当练习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如何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让学生走入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等问题使课外作业的研究迫在眉睫!三、研究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小学高段学生轻松快乐作业、主动探究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将课内学习引入课外,拓展学习领域,既加快语文教学进度,又减轻学生负担;既在快乐中学习又练就扎实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四、研究内容本课题从横向角度讲,就是要研究小学高段各种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如字词句篇的积累、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课外阅读作业的引导与评价,写作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口头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搜集资料的引导与评价。从纵向角度讲,就是要研究每种作业设计质与量,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策略,探究形成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的具体内容:1.当前小学高段语文课外作业状况的调查研究2.有效性课外作业的研究,作业的设计要体验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3.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课外知识策略的研究4.语文课外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研究五、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坚持客观求实的态度,全面收集资料,掌握足够的事实,保持研究过程的可靠性,准确性。2.可接受性原则:研究目标细则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3.主体性原则:研究过程中应尊重研究主体的实际情况,关注主体的发展;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与权力,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4.创造性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调整、总结、创新;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拥有创造的权力,给学生留有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5.合作性原则:全体参与人员各有分工,共同协作,搭建交流平台,根据自我特色定期展示交流,作为阶段性成果记入工作业绩之中。六、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我校五、六年级的一、二班为实验班,相应年级的三、四班作为对照班。研究前对相应年级的两个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基本情况的调查和统计比较,确定有无差异性。在实验研究行动中注意记录学生的纵向发展的情况,及时修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研究方法①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有效设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②实践实验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