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解读※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1、出示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尽量细化。2、自探问题教师要预设。3、设疑自探环节可以是重复出现的。4、构建自探提纲的时间不可太长,逐步提高这个环节的效率,为自探环节留足时间。(5分钟)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7分钟)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基础的知识点要照顾到,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有拔高拓展的问题,形成梯度。)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探,给以鼓励。※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主要是强调和补充,深化探究结果。思品课的特点,往往需要老师就某些知识进行补充,尤其是一些典型案例材料,学生的能力不容易触及到的内容,还有是粤教版教材本身知识系统的缺陷,九年级需要结合提要检测进行适当补充。这个环节就是洋思课堂的展示、评价环节,只不过三疑三探模式下这个环节做的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我们去领会和借鉴:1、学生的展示。自探快要结束时,教师出示对各组展示、评价的分工。自探结束后,首先进行小组内的展示,然后是小组代表根据展示、评价分工在班级进行展示。注意要分清以上两种形式和层次的展示。2、展示的要求。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注意分清逻辑顺序和要点,有理有据。同时最好是到讲台上进行展示,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3、展示的方式:可以是板演、口头表述等方式,根据问题和课堂的需要,思品课较多采用的是口头的表述,减少很多文字的板演。做好展示和评价分工。展示评价一般比较合理的是4组,多了时间不够,少了不能呈现展示的问题,根据经验,4组比较合适。展示和评价的任务分配要照顾尽可能的组参与,让大家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意识。展示评价分工要形成习惯,及时出示,让大家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是每组的那个层次学生展示、评价,分工要明确。展示一般由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评价则由中、优等生完成。5、评价的内容。评价由中、优等生完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比较到位,评价的方式同展示要求,要大方、有条理、有理有据。评价的内容应该是一是对该问题的讲解分析,甚至是在哪一部分、哪一段都要交代清楚;二是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对错评价、补充等。西峡的课堂评价做的很好,借鉴了杜郎口的评价方式,者正是我们学习三疑三探模式要改进和汲取的方面。一些学生表现的很优秀,口齿伶俐,思维活跃清晰,表达清楚,俨然是一个小教师了,对学生参与学习和思维培养是个很大的激发,很好地挖掘了部分优秀学生的潜能,这也是西峡出高分优秀名校考试的原因吧!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