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的教师幸福快乐的课堂——听名师课有感安镇中学马海燕语文,有其本身的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小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能力,懂得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堂上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也不管涉及到什么领域,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语文姓“语”。新课改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课堂?自主探究的课堂、合作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综合实践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自由感悟的课堂……我们每个老师也都会说出一连串的词汇,可在我们的教学中,又能扎扎实实做到多少呢?我感觉以上的提议我们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充满激情的、快乐幸福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今天观看支老师上《太阳》一课,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新”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时新的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面向全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都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实现,主体精神得到了发扬,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这充分地表现在如下方面:1、全员参与。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全民教育,因而教育十分注重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参与训练,人人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此外,课中进行说话、朗读、辩论等。支老师还特别关照那些没有发过言的学生,用征询的口气请他们先举手,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2、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的语言训练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两个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则以“主持人”的身份时而点拨、时而设疑、时而导引,既相伴又导行。3、主动参与。支老师特别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如读课文时,让学生想读站起来就读;讨论问题时,想说站起来就说。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拓展。教者还注意运用“商疑”、“存疑”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二、“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全新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出“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阅读教学方式。这一方式的实质是为了进一步地改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在认识句、段、篇、题的逻辑关系时,支老师没有使用惯常的“总分”这样的概念,而是形象地用“少先队员”、“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辅导员”来作比喻,用“建立领导关系”来表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学生听起来新颖,有趣,而且感到贴身亲切,便于学习理解。如果不用这种“少先队序列”,而是采用更加“正规”的“总分说,”倒真的是非常复杂的;太阳的“一般情况”相对于“太阳”,是“总中之分”;而相对于“远”、“大”、“热”,则又是三个“分”之“总”。如此“总分”、“分总”,真的使学生坠入了“关系网”。而采用学生十分熟悉的“少先队系统”,则各层次间的领、属关系就一目了然了。三、科学地选准训练点——语言文字训练的新视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而进行这种训练的具体内容及方式又应因课文而异。这篇课文生词不多,用语明白,一读就懂。那么,语言文字训练该训练什么呢?训练说明的方法?然而,本课中的数字说明法和举例比较法,在第七册《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两篇课文中已经学过。在本课的教学中,只能作为复习巩固性训练而非训练重点。支老师依据本文特点,把语言训练重点落在了说明的顺序和层次上(实际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这是教者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这一训练重点主要通过多人多次的发言和板写完成。学生就这样在“无形”之中,接受了扎实的训练。支老师没有着力进行段落划分和层次分析的训练,但学生对课文层次结构的认识却十分明晰。这就是上述“无形”训练的“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