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学习目标:1、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3、能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教学准备:古筝、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li第三声)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学习过程:1、民乐知识小竞赛--听音乐辨乐器分组竞赛,请同学们听辨四段音乐,并说演奏乐器的名字。2、古筝小知识了解古筝,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因春秋战国之际流行于秦,故史称“秦筝”,称为古筝,是因为它历史悠久。筝的音域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清脆纤细清亮圆润浑厚结实3、背景介绍《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i第三声)之滨”句中。4、分段聆听(注意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的变化)第一段: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第二段: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第三段:速度力度节奏旋律速度:中速慢速快速力度:轻柔中强轻柔节奏:流畅舒缓紧密跳跃旋律:热闹欢腾如歌优美恬静5、场景第一段:歌唱性旋律、描绘出一幅、的荡桨声摇橹声浪花飞溅声百舟竞归夕阳西下万顷碧波渔歌飞扬相互问候慢速余味无穷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段:如歌的旋律、活泼、跌宕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的表现了渔夫们、的欢乐场面。第三段:形象地刻画了、和,展现出的热烈情景。尾声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节奏,营造出一种的氛围。6、请同学们选择一条线条来展示这首古曲音乐的变化!()ABCDE7、配乐诗朗诵请每大组来朗读一段,推选一个同学画画第1组:织罢渔纱天色暮,频频探望堤边路,无可奈何残照处,轻轻叹,江潮滚滚渔人妇。忽见檐前飞白鹭,携儿带女江边去,万顷烟波如力助。终不负,鱼虾满载丰年驻。红日照海上,清风晚转凉,随着美景匆匆散,钟声山上响.海鸥拍翼远洋,要探钟声响处,无奈我不知方向,人象晚钟一般愤,美景不可永日享。第2组:船划破海浪,终于也归航,无论我多依恋你,苦于了解情况。归家怨路长,痴心却在远方,谁遇到风浪,多少也惊惶。无力再收痴心网,心中急又慌,涌出眼泪两行,向晚景色碎。红日向山边降,前路也许昏昏暗,天边总有月光,含泪看彼岸。不知你怎样,来日也许可相见,相见止于梦乡,相思路更长,心曲向谁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