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皮·茨维尔卡夜莺之歌时代背景1941---1945年,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斗争。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认读下列生字莺寂桦削俄杜鸦蠢蔑坊榴砾尉杉桩预习检测认读下列词语掏钱愚蠢堤坝炉灶胳膊模范毁灭分岔耷拉姓潘夜莺凝神寂静婉转轻蔑耷拉盘问埋伏阻击呻吟预习检测四字词语垂头丧气不慌不忙聚精会神模模糊糊以防万一弯弯曲曲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一心一意杂草丛生兴致勃勃理解下列词语凝神:精神高度集中。寂静:没有声音,很静。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课文主要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帮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的事情。自主学习1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部分内容?每部分写了什么?2默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发现了什么?3课题为什么叫“夜莺之歌”?4.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夜莺什么?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的重点部分是一、二两部分,写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1)诱敌(2)带路(3)歼敌(4)再诱思考题1.找出小男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2.在给敌人带路时,小男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默读一、二部分内容:“怎么会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1.找出小男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战,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用这些话来戏弄敌人,说明他是个沉着机智的孩子。2.在给敌人带路时,小男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记了。体会:在带路时,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是为了让德国兵知道,这是自己的习惯爱好,用来麻痹敌人,以后他用鸟声和游击队联系时就不会引起怀疑了。游击队员听到小夜莺的叫声,知道他已经把敌人带来,通过有节奏的夜莺歌声知道了鬼子人数是32个,用两声杜鹃叫是报告有两挺机关枪。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说明了,小夜莺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3.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说明默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发现了什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说小男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便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所以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首尾连贯的(即首尾呼应)。这样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课题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诱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并用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美好的。1.课题为什么叫“夜莺之歌”?2.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夜莺什么?总结课文一、划去下面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削木头(xiāoxuē)空(kōngkòng)地哨(shàosào)声木屑(xiāoxiè)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的小路()地回答()的空地()地站着()的焦木()地唱着问:“诱敌”部分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