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生命的物理课堂摘要:生命课堂应理解为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关键词:打造生命物理课堂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热潮,焕发青春的气息。理想中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师生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是演绎生命华丽乐章的地方。那么如何才能使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怎样才能打造有生命的物理课堂呢?我认为关键是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诱导质疑,激发生命热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表现。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鼓励学生的“求异质疑”行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由于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比如通过演示“哪只蜡烛先熄灭”、“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隔掌吸钉”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他们的生命热情。二、用生命备课用生命备课,不是拼上性命备课,而是精心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包括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教学资料的丰富、教学实验或实践等,即用心备课;不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搬家到备课本上,更不是简单的“背课”;不是用心准备一节课,而是用心准备每一节课。既然我们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既然我们和教育结缘,教育就成了我们生命中举足轻重的要素,那么,用生命备课也就理应是一种备课的常态了。当我们将教育置于生命中用心备课时,才会发现,原来所有知识并不只是固化在书页间的文字符号,而是鲜活的生活。知识是经验的固化,但教学不能只给学生固化的经验,而是要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那么,老师的备课必然会将知识与生活连接起来,尤其是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于是,知识就复活了。能够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给学生鲜活的知识,让学生感到知识并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符号,而是来自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这应是生命化课堂的具体体现。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回答的问1题总是答不到点子上,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比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又如,学生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示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当我们将教育置于生命中用心备课时,才会发现,原来处处都是教学资源。无论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还是杜威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