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年度2014-2015学年编号No: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立项小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激励高年级学生佩戴红领巾策略的研究单位精河县第二中学学科德育课题负责人王红艳课题成员杨晓萍李江泉罗雪梅宋沁赵秋莲张国萍杨凤英联系电话办:手机:18799638711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五日一、基本信息课题名称激励高年级学生乐意佩戴红领巾策略的研究负责人姓名王红艳性别女民族汉年龄36岁行政职务无专业职称小教高级任教学科数学最后学历大专最后学位无是否班主任否工作单位精河县第二中学联系电话18799638711通讯地址精河县第二中学邮箱260891203@qq.com其他研究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任教学科专业职称联系电话杨晓萍女43岁本科思品小教高级18999770116李江泉男37岁本科思品小教高级13899431827罗雪梅女38岁本科语文小教高级18935782576宋沁女34岁本科语文小教高级13565776615杨凤英女31岁本科语文小教一级13031348900张国萍女30岁专科数学小教一级赵秋莲女33岁专科语文小教一级18999771786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图片资料、论文反思、其他等研究时限2014年8月-2014年12月二、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问题的提出本课题提出的背景: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当时苏联面临这饥饿和困难,但是当时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把自己的红围巾解下来系在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戴上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此诞生了。因此,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的标志、少年儿童光荣的象征,有着他特殊的意义。在中国,那时候还不是少先队而是少年儿童团,如果能加入少年儿童团这个组织,就无比骄傲,无上光荣的。那就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珍贵,也是凭证这份信仰和追求,才有了革命的胜利。然而,今天的少年儿童,年满6岁都能光荣的加入少先队,成为一名少先队员,觉得能加入少先队员就是好学生的标准,成了自满骄傲的资本,成为炫耀的资本,一旦新鲜劲过了,对于红领巾热爱的程度就大幅度的降低。可以忘记佩戴红领巾,可以把红领巾塞在裤子口袋里;可以把红领巾戴的脏脏的,破破的。甚至经常会把红领巾送人,“不就一个红领巾吗,一块钱一个,再买一个就是了。”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发现,没有老师监督,他会不佩戴红领巾,只有老师抓住他,逼着他戴上红领巾,否则扣班级操心分的时候,你让他他才会不情愿的佩戴,你稍有不慎,他就会悄悄解下来。新中国的孩子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当初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回来的,现在的孩子并不能真正感激和回报,并且,连党和国家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也辜负了。分析这些孩子不带红领巾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三:其一,他们不了解红领巾,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只要满6-14岁,就必须全员入队,接受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青团领导。其二,缺乏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没有入队的光荣感和归属感。其三是,高年级孩子过早的进入了青春期,心理因素,致使孩子的一种弄潮效应动摇了少先队员对伟大祖国的朴素情感。我校高年级少先队员有60%的孩子都是被逼无奈,才佩戴红领巾的。这是违背了当初建队的意愿的。而长期以往,少先队员也将背离少先队员的义务,最终背离少先队员的使命和存在的伟大意义,将背离中国共产党。因此,在发现这个动机在萌芽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认清方向,走对路。所以,我们认为“激励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佩戴红领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有着承前启后的伟大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学校德育教育理论从学校的德育教育理论上说,学校规定,每个年满6周岁,为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都要入少先队,接受教育:必须佩戴少先队员的标准,执行少先队的礼仪,遵守少先队员的《章程》,服从中国共青团的领导,完成少先队员最基本的任务和权利。思想上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同时行为上要接受学校德育处制定的校纪校规的约束,督促和检验,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2、国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