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透亮、蓝宝石、纯净、明洁、蓝晶晶”这是一种怎样的蓝呀!蓝得让人陶醉、蓝得如此可爱——犹如少女明亮的眸子,清澈、纯净,没有一点世俗的迷惘;犹如春天刚抽出的芽儿,娇柔、嫩绿,没有灰尘飘落……这种纯净的蓝,只有在拉萨那块没有污染的圣地才可以一睹她的芳容。而拉萨离孩子是那样的遥远,孩子们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品读文字、走进文本意境,在想象中去真切感受、触摸拉萨那片上帝赐予的蓝。一、激活储备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首先联系本单元前两篇写景的文章,激活孩子们已有的知识、情感储备。“小朋友们,但凡景色优美的地方,首先美在它的颜色。如果让你用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来形容《北大荒的秋天》,你会选择哪个词语?《西湖》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拉萨的天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拉萨的天空,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接着,出示“拉萨的天空”图片,问:“拉萨的天空是一种怎样的蓝?小朋友想不想亲自去看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通读课文感悟“蓝”接着让学生阅读文本,感悟“湛蓝”。“小朋友们,看了拉萨的天空,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老师现在就把画面关掉,你愿意不愿意?为什么?”“是呀,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让人留恋,读读三节,通过读告诉老师你此刻心中的感受。在孩子们通过观察画面对拉萨的天空有了真切的感受之后,下一环节,就是引导孩子寻找与画面相匹配的词语。“小朋友们,此时,再让你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拉萨的天空,你会选择哪些词语呢?只是一个‘蓝’吗?”当孩子欲言无语时,让他们默读课文,用笔划下最能表现拉萨天空的词语。孩子的每一次读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何变,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课文中会有哪些能够代替形容拉萨天空的词语呢?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最后,可让孩子们到黑板前写下自己划下的词语。三、品读课文触摸“蓝”在上一环节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湛蓝。先指名一个孩子读读写在黑板上的词语,再激发孩子自主品读的兴趣:读这几个词语能想象得到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子吗?拉萨的天空究竟有多么的湛蓝、纯净、明洁?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诵读中去触摸拉萨天空那迷人的“蓝”!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拉萨的天空有多么的湛蓝、纯净、明洁?最后激发孩子展示读的兴趣:能通过你的声音把你感受到的拉萨的天空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结合读引导感悟:第1自然段——紧扣“湛”字触摸“蓝”1、一读——指名读1节,感悟“湛蓝”。(1)“湛”是什么旁?猜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2)读“湛蓝、透亮”读出水的灵动,感受似水的蓝天。(3)蓝色的水晶见过吗?读“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读出天空的晶莹。(4)再读,体会天空之蓝。2、二读——自由读(1)这样的天空喜爱吗?(2)自由读,齐读抒发内心感受。3、过渡:让我们一同走进拉萨,真切地去感受那片蓝蓝的天。第二自然段——透过文字触摸“蓝”1、一读——指名读2节,感悟“蓝色生活”(1)“在拉萨……这话真是太妙了。”一读——感悟拉萨的万物浸润在这湛蓝之中,体味这蓝因滋润万物,而有了生命的气息。A、读了这段话,有什么问题要问吗?B、是呀,这蓝蓝的天就在我们的头顶,远处高高的雪山此时会是什么色彩?挺拔的松树呢?巍峨的布达拉宫呢?想象,此时的拉萨城会是什么样的颜色?C、再次自由读,体会一切浸润在这美好的“蓝色”之中。二读——体味这蓝因滋润万物,而有了生命的气息。A、指名读,结合读引导:说话的声音碰到蓝天,这声音会变得怎样?如果用颜色表示,你觉得用哪种颜色合适?伸手摸到蓝天,会是怎样的感觉?“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会是怎样的感觉?B、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此时,你会说些什么?如果蓝天是一个人,你觉得会像谁?C、自由读,指名读,再次感受蓝天与拉萨的和谐。(2)“有贴着……明洁”。一读——感悟色彩和谐读读想象,除了蓝色,你还会看到哪些颜色?二读——感悟“纯净”、“明洁”(1)读“纯净”、“明洁”二词,说说读时,想到了什么?(2)齐读体会。2、二读——自由读,感悟“蓝色心情”所有的文字都承载了独特的感情,此处也不例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