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一篇艺术领域的社科文。作者在文中以若干山水画和诗歌为例,归纳推出“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这一创作主张。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层层阐述,思路清楚,语言优美,是学习议论文的典范之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基本内容。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育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感知、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通过欣赏、感受和讨论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2.难点:(1)理解意境与意匠两者的关系。(2)理解文本的艺术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制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的作品《山水画的意境》,了解他对于意境的理解。二、预习检测(一)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惆怅(chóuchàng) 真挚(zhì) 渲染(xuàn)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胸有成竹:比方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浮光掠影:比方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二)了解作者及其“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 岁时学画山水。43 岁时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 岁时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写道:“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三、学习新课步骤一:初探文章,把握行文思路1.在文中找出作者的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明确:首先,要认真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