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石鲁的山水历史画和笔墨历史画论文1949 年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画创作被放置到了一个全新的外部环境中,以革命题材为主的历史画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齐白石、黄宾虹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大师已经无力再去作出什么更改,但中青年艺术家却是必须要改变的。在那一段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画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艺术,它的绘画美学已经有了惊人的变化。 但仍然有不少能够真正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历史画创作,其中石鲁的《转战陕北》和《东渡》尤为重要。它们不仅叙事恢弘、撼人心魄,更重要的是突破简单教条,以传统绘画精髓为时代创作的根本,进而制造出具有鲜亮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画新样式。在这样的作品面前,我们不禁会思索: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如此辉煌的历史画巅峰,它对我们现在历史画创作又有何积极的借鉴意义 1959 年初为了给国庆 10 周年献礼,石鲁接受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命题创作《转战陕北》。这是一幅真正的历史画杰作,但它首先是一幅山水画,是纯粹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在西方历史画情境中无论如何也不能衍生出的中国式的制造,是一幅山水历史画。 《转战陕北》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是一片气概雄壮的群山。熟悉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山水画有一个时空概念,但是并不确指为某时某刻的某地,观众也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如西画一样的典型时刻上,而是习惯于对一个比现实更为宏大的时空进行把握。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石鲁无疑熟悉黄土高原的风土人物,他画的山是黄土高原的山,画中透现的感情是那个时代真挚的感情,《转战陕北》完成了对比现实更为宏大的时空的把握。 但石鲁又何尝在画山,他不只是在画一幅只有传统山水意境的山水画,他还在画人,在以山喻人。以如此手段创作,石鲁不是首创者,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曾经以君臣比拟山水画中主峰和次峰的关系,但有着君臣关系的山水画又何能成为高扬革命精神的历史画石鲁的高妙之处正在于此。他在当年《美术》6月号上发表的《创作杂谈》中说:风景(山水)画可以通过曲折的关系表现人的伟大,描写山的雄伟,就有人的存在,有时代感情。有时,它比直接描绘人物的画还有独到之处。〔1〕这段文字清楚地透露了石鲁的创作目的,那就是要制造一幅超越人物画的、具有时代情感的和表现人的伟大作品。《转战陕北》达到了这个目的。 作为突出的山水历史画,《转战陕北》还有一个精妙之处,是它的点题功夫,这也是石鲁谙熟传统的一个证明。一个转字,既表现为画面山势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