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南政学区王家庄小学贾晓燕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描写琴声的句子。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一定的想象能力。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重点难点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要求1、读熟课文,质疑;2、搜集了解阿炳生平及二胡曲《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破题导入,揭示课题。在无锡惠山有一个著名的景点——“二泉映月”,阿炳就是在这二泉边创作了一首享誉世界的不朽乐曲——《二泉映月》(齐读课题)。二、了解坎坷,感悟情怀。1、(音乐起)又是一个中秋夜,双目失明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来到了二泉。夜深人静,月光清冷,他静静地聆听着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什么声音呢?显示,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2、他似乎听到了,似乎听到了,似乎——同学们,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不是)是谁在叹息哭泣?(是阿炳)谁在倾诉呐喊?(是阿炳)哦!阿炳听到的不是泉声,而是自己的心声。你们听,(师叹息)他的心在(范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到了吗?把阿炳的心声读出来——(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3、听着这样的心声,我们不禁要问了,阿炳为什么要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寻找答案。4、反馈:是因为家乡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自己再也看不到了。是因为阿炳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5、惠山二泉,景色迷人,以其独特的美闻名天下,尤其是中秋皓月下的二泉更是楚楚动人。课文中对此作了生动精练的描绘,老师摘录了其中的一些词语,谁能选用其中的三五个加上自己的话来描绘出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自己先练练。(音乐起,展现一组风光,屏显词语: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流水淙淙;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指名两人描述。6、多美的二泉啊!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可是现在,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惋惜、无奈、伤心)所以,听着那如泣如诉的泉声——“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7、山水依旧,物是人非。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想到了自己十多年的坎坷经历时,阿炳的心里更是悲愤交加!(1)这十多年,他是怎么过的?指名读,显示,齐读:“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2)短短的两句话,写不尽阿炳一生的不幸。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音乐起)师描述:也许是在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得出去卖艺;也许是在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还得出去卖艺;也许某一天,阿炳生病了,发高烧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可他不得不硬挺着出去卖艺;也许,在他卖艺的路上,不小心跌倒了,有人竟偷偷拿走了他卖艺得来的钱……(3)这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吗?阿炳的身心所承受的煎熬你们感受到了吗?来,用朗读表达出来。(读)“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4)这一遍读出了阿炳的苦难,读出了你们的理解,很好,接着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5)这两句话还没有读出阿炳内心强烈的感情来,不怪你们,可能你们还不知道,曾经有人出高价生拉硬拽着阿炳去给日本鬼子、汉奸老爷拉曲子逗乐,但他宁死也不从。他说:“人穷志不能穷,卖艺也要留骨气!”听了这些介绍,再来读——“但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