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细品新考纲考情分析1.以全球气压带、风带图或局部气压带、风带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某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2.结合区域图、区域等压线图等图像资料,综合考查气压带、风带、冬夏季气压中心、季风的形成及对当地气候的影响。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基础自主落实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地转偏向力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高纬度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低纬信风中纬信风极地东风(3)季节移动规律随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冬季。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其切断了气压带。亚洲高压副极地低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其切断了气压带。亚洲低压副热带高3.季风1月7月东亚季风A风C风南亚季风B风D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活跃思维(1)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试解释说明大陆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2)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原理,说明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西北季风的成因。答案(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相类似,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气压带气候、、马来群岛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和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沿岸、北美洲的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欧洲大西洋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地中海加利福尼亚好望角地区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地形、洋流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小贴士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则较多。考点一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1)假设地球不作自转运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全球的大气环流如下图的状态(2)考虑地球的自转,大气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将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3)立体图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如下图)①低纬环流是由于热力作用、地转偏向力以及气流的辐合上升,高空气流的聚集下沉形成在赤道与副热带之间的环流圈。②中纬环流是在副热带和副极地之间,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环流圈。③高纬环流是在极地和副极地之间,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冷高压,产生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气流辐合上升形成的环流圈。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移动规律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干冷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赤道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①6月12日~12月22日: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最北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到最南位置;②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最南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到最北位置(2)风带的形成和分布风向风带分布北半球南半球属性(影响气候)移动规律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冷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同气压带的移动规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