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用活用好教材中的资料袋VIP免费

用活用好教材中的资料袋_第1页
1/2
用活用好教材中的资料袋_第2页
2/2
用活用好教材中的资料袋桐梓县娄山关镇中心小学周廷华摘要:“资料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而有的教师却往往疏忽了它的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用活用好“资料袋”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课前做到预习,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中适当穿插,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课后适当延伸,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使语文课更加丰富多彩。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案例)《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跟他小时侯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初读前了解,为学习课文作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学生感受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二、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更多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案例)《赵周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立解,激发民主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例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更多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1的使用。教师可以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好词佳句等都可积累。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三、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也一定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多作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如果收集整理资料、使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会适得其反,令学生索然无味。(案例)《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香港,璀璨的明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都非常感性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更多,这是我们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更多资料,然后相互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鼓励他们“可以做的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五彩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四、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用活用好教材中的资料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