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附中常琳娜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二、教法三、学法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确定三维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内容,是本章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地理差异。并且对本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1.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2.确定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形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其地形特征。阅读气候图表,说出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并归纳气候特征。说明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2.确定三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3.教学重点通过研读教材,结合教参,课程标准以及2014年哈尔滨市结业考试说明等材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的地形,气候类型和特点;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3.教学难点根据本节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我认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学生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二、说教法1.启发法2.读图指导法3.小组合作法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2.读图归纳3.小组合作探究课堂练习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内容总结气候湿热的红土地四、说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长江三峡情境导入九寨沟桂林山水张家界配有音乐的图片赏析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兴趣浓厚,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美景描述的是我国的哪个区域?设置两个简单的问题,在学生描述完他所知道的南方地区之后,教师总结,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课的第一个问题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情境导入阅读课文44—46页,思考以下问题: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南方地区的范围?3、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4、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5、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6、南方地区的土壤特点?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气候湿热的红土地因为学生已经很熟悉,在学习某个地理区域往往都是先研究它的位置范围、地形等内容,所以安排他们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东海南海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1、气温: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习某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该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从而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效果。气候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南方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属于哪类干湿地区?2、降水2、降水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秦岭淮河半湿润湿润我国年降水量分布800mm——丰沛——丰沛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习某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该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从而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效果。3、气候类型3、气候类型——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以上的知识是对中国气候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引导这些知识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图表来进行,以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的目的。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方地区分布着“红色土”和“紫色土”。南方地区为什么分布着“红色土”和“紫色土”?红壤:由于水热充足,植被常绿,在东南丘陵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南方地区的土壤特点紫色土: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紫色土的形成过程,虽然只需了解,但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