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师生交往的艺术师生交往的艺术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红五师生交往的意义师生交往的意义(1)(1)生理的人人社会的人心理的人师生交往的意义师生交往的意义(2)(2)心理与身体系统人心理与环境系统心理与心理系统心理与活动系统•知己了解自己悦己•知人了解别人悦人•知境了解环境顺境•知时了解时机顺时•知止了解目标顺缘•山不转什么转?……水转•水不转什么转?……人转•人不转什么转?……心转•心不转什么转?……地球照样转师生交往的内涵师生交往的内涵1、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和学生交往;2、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3、教师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交往的结果;4、交往是师生双向的交往;5、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交往是否成功;自我觉察练习··沟通者的誓言沟通者的誓言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都将捍卫你说出它的权利,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地与你交换。增进交流沟通效果的因素:增进交流沟通效果的因素:•相互期待15%•模式技巧15%•相互关系30%•当事人因素40%Lambert(1992)促进师生有效交往基本条件促进师生有效交往基本条件((II))1、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基础。同理心的三个条件;同理心不等于了解;同理心不等于赞同对方的行为和观点;同理心不等于同情;2、同理对方是一种交往的立场和能力。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去感受对方;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3、不能同理学生的不良后果:学生会…*很失望、很沮丧,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无益的指责和批评,“我向信息”让学生反感和受伤害,出现对立;*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产生建设性的帮助;*给学生提供了不合适的教育和价值导向,甚至误导学生。促进师生有效交往基本条件促进师生有效交往基本条件((IIII))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II))1、单纯将学生的感受回应给学生;练习2、表达同理心的五个层次:练习不能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只能领会对方十分表面的感受;能理会对方的表面感受并能准确表达;能理会对方深层的感受并能引导;能理会对方表面的和深层的感受并能准确表达和引导;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IIII))3、在表达同理心时的基本立场:对学生能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深的信任感;能由衷地、开放地接纳对方的情感;能意识到情感是能够转移、化解、消融的;能由衷地帮助对方但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能接纳对方的情绪但不沉溺(或陷入)情感的旋涡;能帮助对方从表面进入到深层、帮助对方看到自身的盲点;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IIIIII))•加强“同理心”敏感度的训练:1、从对方的语言和非言语表达中来寻找;2、从对方说话的用词中去体会;3、加强和丰富自己的词汇,加强对各种感受的分辨和体会;4、从对方的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中去体会对方的情绪和心态;5、透过对方的肢体语言来了解对方的情感;6、不断强化自己的逻辑判断能力。师生交往中的真诚、尊重与接纳师生交往中的真诚、尊重与接纳1、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真诚是真实、可靠、诚实的同义词。对学生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努力提高自己表达真诚的能力。*自我接纳与自信;*在恰当的地点和时间、用恰当的方式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无暇的人;*既有“教师意识”又有“朋友意识”;*能向学生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2、用尊重与接纳维护学生的人性发展:*只有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才会发生有效能的师生交往。*能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尊重与接纳每一个学生的前提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人。*尊重和接纳学生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自我觉察、自我表达、自我发展。交往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交往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我向信息”是交往的障碍:基于个人的过强的主观意识,忽略别人的感受,不留余地说出对别人的批评,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通常的表达方式为责备、命令、挖苦等。提醒——警告、控制指导——命令、指责了解——恐吓、威胁鼓励——怀疑、揶揄帮助——质问、说教交流——奚落、中伤交往中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