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当堂训练、促进发展”课题小结---黄爱华校物理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近一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进展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课题负责人参加培训,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成员培训,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分工,对学生关于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完成调查报告,进行课题研究,并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我们在今年的物理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中,课内和课外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1、加强课堂内的自主学习实践。(1)引导探究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过程,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此模式较适用于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多于集体活动。如:密度、大气压强、电流的规律、电压的规律等。其基本过程为:创设情境→引出假设猜想→归纳总结→迁移拓展→设计实验方案→引导探究本人在《摩擦力》一节课中是这样导入的:他首先拿出一根长约一米的塑料棒,组织一场男女同学拔河对抗赛。选择了班级力气最大的男同学和力气最小的女同学上场,大家一看力量差别太悬殊,不公平。老师(本人)说,没关系,我给他们“加加油”,边说边在男同学那端加上了润滑油。拔河在全班学生的关注中进行了。只见女同学稍一用力,塑料棒便在男同学的手中滑出。在大家反映特别火爆的气氛中老师说,表面上看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但实际上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带领大家走进了《摩擦力》的世界。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夏云芝老师在《杆杠》一节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她首先在一块木板上钉了钉子,又拿出一个起钉子的羊角锤子,让一名同学上来起钉子。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没有起钉子的经历,他们感到即新奇,又兴奋,对这节课立即有了期待。后面的课可想而知,研究杆杠探究杆杠的平衡条件充满了热情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动因被激发了。(2)问题讨论式。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出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如:电功和电功率、焦耳定律、功率等。其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归纳小结→联系、引导、扩展→组织讨论(3)自学指导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达到透彻理解。通过“主体”与“主导”、“主体”与“主体”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此模式较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如:光的传播、能的转化和守恒、太阳能等。其基本过程为: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交互讨论→运用提高→归纳总结→提问质疑1(4)网络整理式。按单元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用图、表等主要方式揭示物理现象或本质特征,突出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其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梳理能力和辨析能力,优化其认知结构,获得系统提高,发展其创造力。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几乎每一单元知识均可作这样的整理,而且形成知识结构呈多样化,各有特点。其基本过程为:导入主题→同组交流→运用深化→典型展评→自主梳理(5)学生对网络很有兴趣,但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引导和帮助。这里主要的基本过程为:创设情景→明确学习任务→自学知识内容→自主探究(找出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的)→交流评价→归纳小结→设计新运用方向→网上讨论交流(制作幻灯片或课件)→反馈评价(师生)。2、尝试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探索。学生课堂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总量的增加,为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延伸创造了条份件。作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引路”,鼓励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们在课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①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物理内容有关的书和杂志,勤做读书笔记,适当时候进行读书活动交流。②结合学校开放性学生实验课程研究,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