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一堂课》学案班级:姓名:课前热身:1.走近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有《骆驼祥子》等四部长篇小说。抗战爆发后,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解放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2.背景资料: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他们打着“东亚共荣”的旗号,强迫中国人学日语,本文就是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3.写作借鉴:1.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文章主要写祁瑞宣老师的一系列反常举动,如他害怕铃声,“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迷迷糊糊”等,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让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2.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文中对课堂气氛的描写只用了短短两句话,就展现出课堂上肃静庄严的气氛。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品析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小说中的爱国激情。一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悦耳()管辖()绑赴()发颤()耻辱()咳嗽()2.解释下列词语质问:管辖:利落:镇定:装聋卖傻: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上课前——第一堂课{上课中——上课后——合作探究:1.为什么“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祁瑞宣老师的第一堂课有什么反常表现,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3.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想把全部的知识传授给我们……”。而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说了两句话:“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巩固提升:阅读课文《第一堂课》,完成下列题目。1.第一段中,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3.“他一气跑回家,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关键词“鬼”字有什么作用?4.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