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次问疑导练课堂教学操作模式。2014年3月10日-星期一(一)、导读目标,明确方向。【操作】:课前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看看、读读。【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意义】: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放矢,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围绕目标探索。【注意点】1、教案上是“教学目标”,课堂出示出来时应为“学习目标”。2、内容为“三维目标”。目标要简练易记。(二)、指导自学,产生问题【操作】:出示事先写好的自学提纲或要求。【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大约需时。【意义】:1、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学习。2、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指导中差生,使他们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3、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他们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注意点】:1、自学指导的内容应包括:要自学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自学合作的方法、所用的时间等,重点应该是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学,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2、自学方法要简洁实用易操作并相对稳定,便于学生掌握。3、自学指导要结合学科特点、文本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放在哪个环节,要不要,可以灵活掌握。可以一个,也可以几个,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指导。(三)、引导质疑,梳理问题。【操作】:1、以中差生为检查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学收获。以“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学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来。2、学生已弄明白的就不要讲了,都弄不明白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整理并板书出来,学生如果提不到“点子上”,教师可以补充,但这些问题都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在进一步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目的】:1、梳理知识,知道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意义】: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能够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探究疑难问题的欲望【注意点】:1、要注意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地方问,问什么,怎样问,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掌握方法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2、学生提的问题如果太易、太空、太大或太远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问题上来。3、不管是老师提的问题还是学生提的问题,老师要整合梳理,最好罗列板书出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要解决的问题。4、对于那些通过引导学生仍提不出来,但又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教师有必要提出来。(四)、导学导议,解决问题。【操作】:1、围绕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合作(难度小的自学解决,难度大的小组讨论)、探究等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2、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读、写、议、评、演、赛、说、观察、操作、演示、实验、比较、想象、推理等教学活动中获取新知,解决疑难,完成目标。【目的】:1、解决学生或老师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完成教学目标。2、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提高学生探究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1、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广泛参与教学过程,在活动中获取新知,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通过恰当有效的引导、评价等手段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落实了教师的主导地位。3、让学生不断学会,而且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注意点】:1、小组合作是“议”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掌握重点,攻克难点的有效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学目标能不能完成,教学效果好不好就看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否扎实,因此,本环节是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的一环,要从时间和方法手段上体现本环节的重要性。2、注意教给学生合作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