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导学案设计与解析学习内容:比例的意义。课本第32-3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3题。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我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我会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能快速、正确判断两个简单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形成一定的数感。教学流程:【课前独学】一、旧知铺垫1、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火车4小时行32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的前项是(),比的后项是(),比值是()。二、自学课本第32-33页,完成下面各题。1、第32页左上图和右下图中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和比值分别是:左上图:():(),比值是(),右下图:():(),比值是()。2、计算后我发现:。所以,可以将这两个比用()连接,写成一个()式,即15:10=():()或15/1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3、我还发现,组成比例的条件是:必须有()个比,且()相等。【知识链接】上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我的小问题:。【课中导学】三、情境导入1、同学们,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我国国旗法第十七条“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呢?2、观看课本上的四幅图。这4幅图中都有国旗,在不同的场合国旗大小一样吗?国旗是可以随便制作的吗?究竟国旗的尺寸中存在着什么有趣的比呢?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的意义(板书)四、独学检测1、说一说:小组展示独学收获。2、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习题,并互评。五、合作探究1、比例的意义(1)找一找:这4面国旗中,你还可以找出哪两个比的比值是相等的?(2)归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下面学的知识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哦!小组评价:(3)写一写: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例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试一试。(4)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比由()个数组成,是一个(),表示(),有()项比例由()个数组成,是一个(),表示(),有()项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思考:比例由几个比组成?这两个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2)试一试:完成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1题。3、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和(),组成比例是()。4、讨论: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2题右图中的4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六、小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评价、质疑、优化。【检测反馈】一、填空。1.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是不是相等。3.4:6和8:12,他们的比值都是(),组成的比例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4.12的因数有(),选出其中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二、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括号里写上是或否,照例子写出理由。)(1)3:8和15:40()因为3:8=,15:40=,两个比的比值,所以两个比组成比例。(2)下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课本第36页练习六第1题)【总结评价】1、我的收获:。2、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案例分析: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掌握这部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材中的情境图是在不同的场所升挂不同规格的国旗,蕴含着法制教育的渗透点。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在学生独学部分,我让学生先上网了解一些有关国旗的法律知识。课的开始,让自我评价:太棒了!()有进步!()加油哦!()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然后问:这是什么活动?你们平时有这样的活动吗?升国旗时你发现人们有什么特点吗?当学生说出升国旗时人们的表情很严肃、庄重时,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并让学生齐读。之后,老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