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培养学生表达力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注:本文于2014年3月发表于《科教文汇》总第273期)姓名:阳芳工作单位: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荣和校区)通讯地址:南宁市青秀区银杉路1号邮编:530022联系电话:18775345792旨在培养学生表达力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单位: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作者:阳芳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以“接受”为本构建的语文课程,片面关注提高学生单向度认知、理解、记忆和鉴赏的阅读分析能力,偏废了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了多年语文后却不能流畅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旨在培养学生表达力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关注学生的表达,以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为价值旨归。本文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交流和评价等方面出发,试图构建以理解为基础、以表达为目的的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关键词:语文教育;阅读教学;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固然可以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掌握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条件但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学会表达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正如潘涌教授在《积极语用:撬转中国母语教育范式的哲学支点》一文中指出的,培养个性表达力是中国母语教育的终极目标。1一、以“表达本位”构建阅读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在这个根本目标中,“理解”和“运用”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理解是基础,运用才是目的,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主要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具体就是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由此观之,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指向不应是理解,而是表达!不能外化为表达的阅读都是浪费生命,只有能够和言语表达联系在一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高效的阅读。“表达本位”的阅读教学不是对阅读的削弱,而是更为重视,要求学生不仅能对文本有所感悟和理解,而且能够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表达出来,即不仅要培育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鉴赏能力,还要养成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表达能力,养成强劲的言语表达力——一种具有规范性、清晰性和逻辑性并富于个性特色和美感特征、既诉诸理性又感染人心的积极表达效应。2二、旨在培养表达力的阅读教学策略建构旨在培养学生表达力的阅读教学跟传统阅读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追求从理解转化为表达。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建构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还要更进一步将学生个体的感悟、理解外化为表达行为。1潘涌.积极语用:撬转中国母语教育范式的哲学支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2-130.2潘涌.积极语用教育观与阅读教学本质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3,(7):51-54+84.1(一)教学目标制定策略1.寻求三维目标的融合旨在培养学生表达力的阅读教学以学生表达力的提升为价值旨归,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倡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表达,学会表达的方法,形成乐于表达的态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然是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但毕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注意三维目标的交融、整合,尽量使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2.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和表现,而且也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将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此为指导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输入也有输出,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表达,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提升。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可以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也可以抓住文本中利于学生表达的点,设计相应的表达活动。(二)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