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族器乐视野里的葫芦丝艺术VIP免费

民族器乐视野里的葫芦丝艺术_第1页
1/5
民族器乐视野里的葫芦丝艺术_第2页
2/5
民族器乐视野里的葫芦丝艺术_第3页
3/5
民族器乐视野里的葫芦丝艺术近年来葫芦丝已经成为民族乐器中普及很快的一种乐器,人们热衷于葫芦丝学习和演奏的同时,也在葫芦丝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理论研究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工作,它需要研究者们除了具备深厚的演奏功底,还需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怎样才能从理论的高度、科学的方法对葫芦丝理论进行研究是一个学科建设性的问题,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因此,理论研究必须具备科学性、实践性才能有指导意义。笔者从比较音乐学的角度入手,使葫芦丝与其它同宗或不同宗的乐器进行观照,找出它们之间外在的内在的联系,从民族器乐的事业中进行以葫芦丝为中心进行关联研究。一、形制上的匏竹两重性始于周代的乐器分类法“八音”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它从制作材料的角度比较系统的、科学的将乐器归属于八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其中“匏”的解释就是葫芦的意思,当时这一类的代表性乐器是笙系列(笙、巢、和、竽),竹类的乐器有箎、箫等包括后世的竹笛。从传统葫芦丝的制作材料上看,主要是葫芦和竹子,和匏、竹类乐器一样取自天然材料。葫芦一般选择南方生长的葫芦,由于气候原因,南方的葫芦壁厚,无论在葫芦上雕刻还是打孔都不易开裂。竹管的可选择性较广,紫竹、苦竹、凤尾竹皆可。关于葫芦丝的簧片,早期的簧片是竹制的,但由于其使用期短,后来用响铜制作。从制作材料上去看,葫芦丝兼具了匏类乐器和竹类乐器的共性特点,因此葫芦丝在制作材料上具有匏竹两重性的特点。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外型上,以笙为例,古代的笙斗就是葫芦,现代的笙斗主要为铜制,而葫芦笙还是以天然葫芦为主。其次是簧片,笙与葫芦丝都是自由簧发音,笙主要是一管一簧,簧片大而厚,成长方形,簧舌与簧片持平,以绿石浆涂之以免漏气,以音珠多少来定音。葫芦丝的簧片小而薄,簧舌头尖尾宽,与簧面成一定角度。第三,笙是一管一音,靠音窗发声,葫芦丝主管与笛箫相似,一管多孔,因此葫芦丝与匏竹类乐器在外型上也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二、律制上的复合性律学是乐律学的简称,它集合了数学、物理声学等多种学科门类,律制就是采用何种律学原理来进行乐器的制作,我国的音乐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律学发展为核心的历史,千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过各不相同的律制,从先秦时代的三分损益律到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京房六十律、荀勖笛律、何成天的新律,宋代的十八律、琴律,直到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律,我国在探求十二平均律的过程中经历了两千年的历史。就当前而言,民族乐器在制作上采取的主要是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两种律制,在艺术的实践过程中,这两种律制各有利弊,葫芦丝在制作时采取何种律制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五度相笙律源于三分损益法,这种律学成果记录在战国时代《管子﹒地员篇》一文中,以三分益一、三分损一的方法然后隔八相生推算出相邻五度的音阶,分别为宫、商、角、徵、羽。这一种律制直接性的产生了我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音阶体系,由于我国各地的音乐采用的单音织体,旋律线条比较突出,因此我国的民族乐器在律制的采用上大都是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滥觞于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律,现已是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律制,这种律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其它律制中黄钟不能还原问题,在旋宫转调中不能做到自由转调。从音分值的角度去讲,十二平均律的十二个半音中,每相邻的半音音分值为100,每相邻全音间为200,而在五度相生律中,每半音之间的音分值为90,每相邻全音间为204,因此是十二不平均律,所以在五度相生律的体系中做到自由转调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民族音乐实践的角度去看,五度相生律能够更好的体现旋律的民族性。从当前民族乐器制作上看,完全的按照五度相笙律调音有点不现实,因为民族乐器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使民族器乐能够更好的与世界接轨,不得已采用十二平均律。葫芦丝作为一种民族的、旋律性强的乐器,严格的说应当按照五度相生律调音定律,由于当今葫芦丝的高度发展,在演出实践中为了便于与其它乐器的结合,也采用十二平均律了。笔者在这里所要提出的是,为了能够使葫芦丝更好的体现民族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民族器乐视野里的葫芦丝艺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