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作者:白华芬工作单位:四川省西充中学邮编:637200摘要:本文在分析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前提下,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关键词:新课标;生本课堂;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多彩教学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坚持了原有的理念和方向继承了原有文本的框架结构(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重申并完善了生物课程的科学性质,凸显了重要概念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一、更新理念,生本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激发、点燃学生思维;是组织者,使学生在学习中分工合作;是评判者,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悉心讲解,正确的要予以肯定,有独到见解的更需大力表扬。而错误的则应在肯定态度的基础上鼓励其再行思考,引导其查阅资料,或向同学求教,不断修正答案,圆满地回答和解决生物问题。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应体现主体性,为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创建民主和谐、生动愉悦的教学环境,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推动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并善于质疑,勇敢地抒发自己的不同意见。例如,在讲授“水分渗入植物之中”的相关课程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生活知识进行回顾。即为花浇水的过程中,水透过土壤被植物吸收,那么是怎样将水分传递到茎叶之中呢?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了解植物茎、叶的结构。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结构分析观察,学生则很快就会明确,花、茎、叶之中包含装箱运送水以及无机盐的管道。为了更加形象深刻,教师可举例证明:果园果实成熟后,需要做树干环割处理,这样做原因何在?学生则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叶绿体属于微观生物范畴,因此初中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想象力,将绿叶比喻成有机物制造者,叶肉细胞则为有机物加工车间。叶绿体则变成了生产设备仪器,应用原材料包括导管运送的水以及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两者通过叶绿体加工形成有机物,并完成运输。在一系列的形象引导下,学生将抛开抽象知识,掌握具体原理,快速地理解并巩固记忆,应用掌握知识进行研究,科学应对相关问题。二、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对教学模式予以革新和优化,促使教师以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将着力点置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之上。教师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的各种信息。例如,在学习到“生物的变异”内容时,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在这节课中对哪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然后发表见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开始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的模式,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质疑,最终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通过学习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重要概念的信息。三、开发课堂,学以致用。在课堂上要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的同时再去有目的、具体性地思考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跃起来。例如,学习“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时。用输液瓶和输液管组成简单装置,在输液瓶中装一定量的红墨水与输液管连通,这里输液瓶代表心脏,红墨水代表血液,输液管代表血管。让学生想办法使红墨水在输液管中流动。又如,学习“传染病的特点”时。让学生带口罩,说自己近期患有流行性感冒,学生得出传染病的特点。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具,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受。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唤起学生个体的发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