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蹲下来师生就平等了吗思想2004-09-2210:43:45在新课改过程中,许多学校为了改善师生关系,有的把讲台拆了,有的把讲桌撤了;有的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便离开座位,随时打断老师、同学的发言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校用“漫天飞”的表扬来“激励”学生……从而体现师生间的平等,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近长沙市某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蹲着、跪着同学生交流……再次引发了师生关系的大讨论——刘祥:警惕新课改中的“伪平等”据报载,长沙市某学校在开学前将该校数百名一年级学生家长请到学校,就即将在新学年开始实施的新的教学方案征求学生家长意见。该方案中包含这样一条规定:“上课时,老师必须弯下腰与孩子们说话。给孩子们在教室上活动课时,老师还应蹲着、坐着或跪着与孩子们进行平等交流,与孩子们的视线保持一致。”据该校负责人介绍,秋季开学以后,老师进入教室后就必须成为“一个既传授知识,也‘生产’亲情,更体现保姆式关怀的服务员”。“根据教学需要,老师甚至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跪着、蹲着讲课。”上面的这种“革新”手法,构思者解释说是为了实现教学平等,认为此举可以消除因教师高高在上而产生的对学生心理的威压感。然而,让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决策者为何没有想到让所有的孩子都站着听老师上课,或者让老师坐着上课,这样不是也可以达到平等目的吗?怎么就想到了让学生端坐着,而老师要蹲着,甚至跪着?如果“平等交流”就解释成“视线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交流”,那么这三种方式应该都被推行才是。我无法知晓制订这个“平等交流”规则的人心目中,教育平等的终极含义是什么,但我却可以感觉到,他们在制订政策时,并没有把教师和学生真正地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或者说,他们并没有理解“平等交流”的真正内涵。首先,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永远都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整体。课堂上,教师更是应该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上课时老师必须弯下腰和学生说话”,这仅仅是进行个别辅导时所应该采用的一种姿势,如果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学生,那么,老师可以始终弯下腰给他说课,但如果一个班级有几十个人,不知该如何个弯腰法?即使真的实行了这样的弯腰交流,那老师在和一个学生实行这种“平等”时,是否又构成了对更多学生的“不平等”了呢?其次,“体现保姆式关怀的服务员”,更是一种荒谬可笑的“平等”妄语。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服务员和被服务对象间早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侍者和上帝的关系。在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交流中,从来都是服务者只有绝对服从的权利的。不是很早就有商家提出“顾客永远是对的”的理念了吗?那么,作为服务员的教师,是否也应该吸收这样的理念,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看作是永远正确的呢?如果是,岂不又是违背了政策制定者所倡导的“平等交流”的宗旨。第三,此种“革新”,表面看来,教师高高在上的身影是消失了,他们终于和学生处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了。然而,稍有知识的人都知晓,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和简单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的平等是必须建立在教师心灵深处自觉自愿基础上的,如果教师心中对此制度有反感,即使他们整天躺在教室的地面上,仰望着孩子们的张张小脸来上课,那也不会实现什么平等,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更大程度上的不平等——一种知识期待和知识获取上的不平等。通观这所学校整个“革新”的所有细节,我们看不见教师平等参与此项革新的内容,更看不出教师心灵深处自发生成的平等意识。我们看见的,只是对教师的行政命令,只是命令教师和学生平等。尝试的核心,仅仅是无限度的突出孩子和家长。这样的尝试,不过是讨好和迎合家长,迎合时俗的一种媚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此种仅希望通过改变外显形式来实现的“平等交流”,实际上不过是一种从想当然出发的主观臆断的产物。此举如果不是头脑发热而生成的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草率行政命令,那就是一种作秀和炒作。教育是百年大计,它需要的是一种长久的发展理念。每一项教育改革措施的制定,都必须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反复论证才可以实行。然而,当下相当多的教育改革,在征求意见时,注意了领导,注意了社会,关注了家长和学生,但却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