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彜区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峨边县新林小学莫丽萍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一年级孩子刚刚进入学校,没有学前教育的经历,对于孩子应有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很欠缺,培养孩子们的习惯就是教学的当务之急。关键词:彜区习惯礼貌卫生晨读彜区山高路远条件十分艰苦,大多数孩子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条件,这些孩子一入学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根本不会讲汉话也根本听不懂汉话,个人卫生做的不好,毫无一点学前的知识与常规的储备,就像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对于我来讲要对他们实施教育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我不会一句彜语,跟孩子们交流是非常困难的。面对如此的学情必须从快让孩子们会讲汉话,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们很快适应学校生活。我是从这些方面来做的:一.养成听说汉话的习惯彝族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都是讲彜语,这样不利于他们学汉话,所以要求每个孩子在校必须讲汉话,要求汉族孩子常和彝族孩子一起玩,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来交流。跟家长交流时也特别强调给孩子说话时多用汉话交流。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笑话产生,但大部分彝族孩子很快就能听和讲汉话了。通过半期的课堂交流、课后强化训练,现在孩子们基本养成听说汉话的习惯了。二.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有力保障。因此要求孩子们课间十分钟要上厕所,洗干净手,口渴的要去喝水;要及时把笔削好;要对照课表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统一放在桌子的左上角,书放在下面,本子在上面,整齐地重叠在一起,文具紧挨着书本放在右边;值日生要把黑板擦干净;听到上课铃声要快步进教室,安静地端坐在椅子上等待老师来上课。三.养成听号行事的习惯首先听值日生响亮、有节奏的口令:一、二休息,全体孩子两手交叉平放桌子上,把头趴在手上,头统一向右;三、四坐好,全体孩子立刻抬头坐得端端正正、个个精神抖擞的;起立,孩子们齐刷刷地站在过道上,几列纵队整整齐齐;敬礼,全体孩子齐声向老师问好。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要不了多长时间有的就要东张西望,有的要去讲话,还有的要玩玩笔、橡皮擦等东西,老师不可能一一点名提醒,用口令来组织、整顿,让孩子们焕发精神集中注意力,如:老师喊“三、四”,孩子们齐声呼“坐好”,并端坐起来;老师喊“小眼睛”,孩子们齐声答“看黑板”,并认真地盯着黑板;老师喊“小小手”,孩子们齐声呼“放放好”,并把手交叉平放在桌上,抬头挺胸坐得端端正正。四.养成晨读的习惯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1多学知识、本领,多做有利于人们的事。但是孩子太小,整天就想贪玩好耍,早晨来了就到处跑,没人在教室里读书,无论老师怎么强调,他们都像没那回事似的。于是我就发扬守的精神,每天八点半准时进教室,先让班长领读生字,再由老师教读当天要学的课文,时间一久孩子们到校后很自然地主动进入教室,坐在位置上读课文、生字,就连学困生也一边一字一顿地读,一边拼拼音,要是谁不读,我一进教室孩子们还会七嘴八舌地告状。五.养成讲究卫生、爱劳动的习惯孩子们刚入校卫生习惯较差,爱买零食吃,到处乱扔垃圾,个人卫生也差,针对这些现象我规定每个孩子每天必须洗脸、洗手,至少一星期换洗一次衣服,上课时检查,对做得好的孩子及时表扬,做得不好的提出建议;禁止每个孩子买零食,大家相互监督,如有发现立刻报告老师,放学时由老师统一处理。现在的孩子比较娇气,在家几乎不劳动,来到学校不会扫地的占绝大多数,而且扫地时就想跑,我不断地跟他们讲劳动是光荣的,只有爱劳动的孩子大家才喜欢,并天天和孩子们一起扫地,教他们怎样拿扫把,从什么地方开始扫,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手把手的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每个同学都能把地扫干净,把桌凳摆放整齐。六.养成讲礼貌、讲文明的习惯平时好多孩子们爱讲脏话、粗话,举止不够文明,来到学校还是不管不顾地依然如故。告诉他们现在你们是小学生了,要遵规守纪、讲文明礼貌,并交给他们礼貌用语,如:请、对不起、谢谢、再见、你好等等,以及在什么时候讲怎样讲;改变以往不文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