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阳中心校电子备课教案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1课时主备人李根泽学校双店学校使用人学校教材分析《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19名,其中13余名学生对教学目标能够很轻松的完成,剩于6余名学生对目标1、2能够掌握,对于目标3、4的完成有所困难,还有两名同学对字词都很难掌握,基于本课课文内容丰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会对本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好。教学目标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三、再读整体感知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3、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4、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同桌交流:民族小学美在哪音乐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朗读课文。了解民四、分段读议,加深感悟。五、加深体会,比赛朗读。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3、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4、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5、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6、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里?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从景色美、衣着美、行为美、朗读美这几方面体会。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族小学美在哪里,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六、总结全课,升华“美丽”。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说说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