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有人:生效日期:2016年07月15日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压力容器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XHJ-C-6-8版本号第八版标题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页次封面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分发号:受控状态:序号更改单编号页次、章节标记处数更改方式签名日期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压力容器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XHJ-C-6-8版本号:第八版标题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页次:第1页共6页1总则1.1本规程是换热器的制造、检验与验收的通用工艺要求。1.2换热器在制造过程中还应严格执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1《热交换器》及相关标准和设计图样及技术要求的规定。22适用范围适用于固定管板式、U形管式、浮头式和填料函式换热器在公司内的制造和检验。3内容要求3.1壳体3.1.1用钢板卷制时,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圆周长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3.1.2筒体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e<0.5%DNo且:当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5mm;当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7mm;3.1.3筒体直线度允许偏差为L/1000(L为筒体总长)。且:当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4.5mm;当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8mm;直线度检查应通过中心线的水平和垂直面,即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测量。3.1.4壳体内壁凡有影响管束顺利装入或抽出的焊缝均应打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3.1.5在壳体上设置接管或其他附件而导致壳体变形较大,影响管束顺利安装时,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3.1.6插入式接管,管接头除图样有规定外,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而且在穿管前应将内侧角焊缝先焊,为防止筒体变形,外侧角焊缝待组装管束后再施焊。3.2、换热管3.2.1换热管管端外表面应除锈、去污。用于焊接时,管端清理长度应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小于25mm;用于胀接时,管端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应不小于强度胀接长度。换热管两端,可采用砂纸手工除锈或钢丝轮机械除锈(不锈钢管、钛管应采用不锈钢丝轮),不允许用砂轮片打磨除锈。3.2.2换热管直管或直管段长度大于6000mm时允许拼接,且符合以下要求:3.2.2.1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数量、尺寸、试验方法应符合NB/T47014-2011的规定。3.2.2.2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接头,直管不得超过一条;U型管不得超过二条;最短直管长不应小于300mm,包括至少50mm直管段的U型弯管段范围内不得有拼接接头。3.2.2.3管端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焊前应清洗干净。3.2.2.4对口错边量应不超过换热管壁厚的15%,且不大于0.5mm;直线度偏差以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3.2.2.5对接后应先取相应钢球直径(d<25钢球直径0.75di;25Vd<40钢球直径0.8di;d>40钢球直径0.85di;)di为管子内径。322.6对接接头应按NB/T47013.2进行100%射线检测,合格级别不低于III级为合格。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XXXXXXXXXX有限公司压力容器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XHJ-C-6-8版本号:第八版标题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次:第2页共6页3.2.2.7对接后的换热管,应逐根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不小于热交换器的耐压试验压力(管、壳程试验压力的高值)。323U型管的弯制a、U型管弯管段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换热管名义外径的10%;但弯曲半径小于2.5倍换热管名义外径的U形弯管段可按15%验收。3b、U形管不宜热弯;c、当有耐应力腐蚀要求时,冷弯U形管的弯管段及至少包括150mm的直管段应进行热处理;碳钢、低合金钢管作消除应力热处理;奥氏体不锈钢管可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热处理。3.2.4U形管弯制后应逐根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不得小于热交换器的耐压试验压力(管、壳程试验压力的高值)。3.3管板3.3.1管板下料3.3.1.1管板按图样进行下料,留有加工余量,一般直径在图纸的尺寸上+10mm,厚度在图纸的尺寸上+4mm。3.3.1.2管板尽量不采用拼接结构,确需拼接时:拼接管板的对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按NB/T47013-2015射线检测不低于II级,或超声检测中的I级为合格。3.3.1.3除不锈钢外,拼接后管板应作消除应力热处理。3.3.1.4堆焊复合管板3.3.1.4.1堆焊前应按NB/T47014-2011进行堆焊工艺评定。3.3.1.4.2基层材料的待堆焊面和复层材料加工后(钻孔前)的表面,应按NB/T47013-2015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