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幼儿自主性绘画的指导策略蓝天幼儿园胡逸仙【内容摘要】从现阶段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实际困惑和现实需要出发,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自己班的幼儿,依据《纲要》的指导要点,为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和个性化地表现自我,构建了幼儿自主性绘画教学的模式,并作了以下三方面的尝试:激发能动性(着力于发挥幼儿自身的自主性);注重转化(注重培养幼儿的智力技能);优化指导(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这三方面的操作方法、要领和实施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自主性的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关键词】自主性智力技能主导作用一、引言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我们往往并未意识到这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同时,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自主性绘画是指引导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己,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从“要我画”转变成“我要画”,让幼儿真正成为绘画的主人,体验自我创作的乐趣。对儿童而言,它是自主性活动,不受教师的强制性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能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就绘画活动本身来说,允许幼儿运用儿童特有的画法,尊重儿童画的自组织发展规律,使儿童能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绘画能力,而不会因为受教师的控制而惶惶不安和不知所措,这就体现了画法和绘画过程的自主性。二、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为幼儿美术活动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此,活动室内外的环境布置,特别是墙壁和走廊的美化都尽量做到和谐优美、造型生动、色彩鲜明,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在走廊、活动室里到处都张贴儿童画作品,尤其是墙壁的美化,注意画面的栩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给幼儿艺术美的感受,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发挥幼儿主体性的作用。在活动室增设美术角,放置各种活动材料,如颜料、纸张、笔墨等。幼儿可以随时挥洒创作。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可以随时观察美、欣赏美并且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三、丰富活动内容,确保绘画兴趣浓厚、持久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孩子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我们要根据绘画的目标新的绘画教学观念,选择丰富多彩的内容开展自主性绘画活动,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其次,从作画材料上看,我们在不同的年龄班,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作画材料。另外,我们也先后尝试在十余种自然物上作画,如:石头、酒瓶、木头椅子、过塑膜、草帽、蒲扇、透明伞、瓷砖、报纸、电脑包装泡沫、气球、大型纸盒、卫生纸内芯、一次性餐具等,这些内容的选择,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更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潜能。四、注重转化通过所教的知识和绘画基础技能激活已有经验,使新旧知识结合,从而将新经验内化,绘画需要时,再引导幼儿重新组合、转化为新颖的绘画内容。(一)线条和图形的训练绘画的基本元素由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构成,它们像词汇一样共同工作,造出形象的“句子”。它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神奇的密码,是表达我们情感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这些听起来枯燥无味的名称赋予有趣的游戏情景。活动的内容要给幼儿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避免每个幼儿画出一样的画,呈现同样的风格;引导幼儿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幼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