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授课人:李宁地点:八(4)班时间:2010年12月31日公开课教学设计1课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材分析】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本框内容共两目:第一目“金无足赤,人各有别”——解释了宽容的基本内涵,说明了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相互尊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第二目“宽容他人,悦纳自己”——说明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他人的过失,就能赢得友谊、自我提高。宽容利人利已。宽容是有原则的,是有策略的。其中,第一目是基础,第二目是提高。本课程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品德”:“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宽容他人。·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将学生最大化地融入设定的教学情景,自觉体验、感受宽容的重要作用;采用事例分析法,选取有关宽容的典型事例,以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明辨事理、促进学生观念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宽容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宽容【教学难点】如何将“宽以待人”这一原则贯彻到实际行动上【教学方法】资料搜集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事例分析法【教学准备】教师:查找有关宽容的经典故事、诗歌等。学生:预习课本,开展同学间宽容的事例调查,收集宽容的名言、故事等资料。【教具】复印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话题切入师:“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是谁写的?是何典故?指导学生阅读“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并依次回答问题。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2(一)金无足赤,人各有别活动一:实话实说话宽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少不了要与他人相处,这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让我们回想一下与他人相处的经历,有没有和他人产生过矛盾?是什么原因?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你有过接受别人原谅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针对上述问题设问引导:(1)你当时是怎样想的?(2)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3)你当时想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产生的后果吗?(4)如果现在你重新处理这件事,会怎样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感受,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宽容待人。)1、什么是宽容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要学会“宽以待人”。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情景活动(P101):性格不同的人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学生阅读教材P102后讨论回答。教师归纳: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活动二:身临其境,直面冲突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情景活动(P102)人非圣贤,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人非“圣贤”,生活中的“冲突”是难免的,只有本着真诚接纳、理解谅解的原则,就没有不能化解的“冲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冲突之所以能够解决,靠的是什么?教师总结:宽容是解决冲突的良方。我们都不是圣贤,现实生活中难免无意之中伤害别人,也可能由于一时糊涂做出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这时,我们3复印资料展示:1.朋友借了你一支笔,事后你就忘了,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还给你,你会怎样想?(宽容就是帮别人找理由)2.星期天与好朋友约好出去玩,你想去打篮球,而好朋友想去上网,你会怎么办(宽容就是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