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近代教学理论(一)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夸美纽斯在其所著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一个原则体系,其总的原则是教育应当适应自然。他认为自然界是有秩序的,人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也要受这种秩序的支配。“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1]在这个总原则之下,他提出了四个原则,即:教与学的有效性原则(夸美纽斯的原话是“教与学的一般要求;即一定能产生结果的教与学的方法”);教与学的便利性原则;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教学的简明性与迅捷性原则。其中每一个原则又细化出若干个小原则。2.关于教学组织形式在夸美纽斯之前,西欧中世纪学校采用的是个别教学的方法。夸美纽斯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紧的;因为对教师,对学生,这都是一个最有利的制度。”[2]他通过实践摸索,创立了班级教学和学年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学校分班分组,一个教师同时教许多学生,秋季始业,课程统一编排,采用同一教材,实行同一教法,学年终了,通过考试,同时升级。他认为实行班级教学,教师可以节约时间,学生可以互教互学,从而使教学工作富有成效。他还提出要维护学校纪律,以保证各种教学制度的顺利实施。(二)卢梭的教学理论1.关于教育目的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否定教会的“原罪”谬论,认定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反对强制灌输传统的偏见和呆读死记宗教教条,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要求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通过自然的和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在他看来就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2.关于教学方法卢梭倡导自然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刺激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钥匙不是死记硬背、鹦鹉学舌一样地重复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而是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想像力和发挥他们身体的官能。卢梭反对教师光顾解说和对学生有问必答。他主张把学生引向问题的边缘,鼓励学生去思索解决。3.关于教学内容卢梭反对空洞的文字说教,要求追求有用的知识。他认为学习知识能使人聪明善辩、能干有为,但是流为纸上谈兵的书本教育却成为人类的灾祸。他进一步指出,应该从儿童的现实出发,引导他们领会与现实有关的知识,避免纯事空论或说教。教师如果传授有用的知识,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给他们培植实际的能力。(三)裴斯泰洛齐的教学理论1.关于教育目的瑞士著名教育活动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力量,教育的目的“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自身各方面的能力”。[3]他还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4]2.关于教学原则裴斯泰洛齐认为,学习从感性的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获得概念。因而在教学中他强调观察,把直观性原则作为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并提出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各条教学规则。裴斯泰洛齐还认为,“智力和才能的发展,要有一个适合于人类本性的、心理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采用一系列的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练习,循序渐进地教育儿童。”[5]3.关于教学方法裴斯泰洛齐后期活动的重点是关于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他努力探索简化的教学基本要素,确定体育的最基本要素是关节活动,道德教育的最基本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的感情,而智力教育和教学的最初的、最简单的要素则是数目、计算和讲话能力的训练,并以此为出发点,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四)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教学理论研究中,建立了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他以专心活动、神思活动和心理学的统觉作为教学过程阶段论的理论基础,体现了教学思想的时代性特点。此外赫尔巴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1.关于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