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文明的碎片现代散文大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里,谈到人类文明在发展史的变异现象时举了一个事例,一辆客车在旅程中由于故障突然熄火抛锚,车上旅客第一反映“真倒霉,怎么上了这辆破车!”等司机弄清故障后,他请车上旅客合作一下,下车将车推一段好启动。这时,车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剥离,四、五位成年人磨磨蹭蹭,不愿意下车;七、八个十几岁的孩子却很快跳下车,一起到车后喊着号子使劲推车前行。车,终于重新启动,大家重新上车向目的地进发,承载着孩子们心中绽放着的文明之花和成年人心中失落了的文明的碎片。在这个故事中,孩子是热情、真诚、善良和美丽的,几个成年则有着太多的世俗偏见,有着约定俗成的心理定势,从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销蚀了自己的心智,文明作为包裹他们灵魂的外壳,被挤压成文明的碎片而最终失落。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作为教师们在试图教给学生一些什么的同时,也应该从孩子们身上学到点什么。我们教学生要助人为乐,但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教师自己却很少主动去伸出温暖的双手,露出真诚的笑容;我们教学生要讲礼貌,但在校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学生碰到老师称一声“老师早!”、“老师好!”,而我们的老师要么是目不斜视地“哼”一声、要么是心不在焉地点一下高贵的头颅,权且算作对学生的回应;我们教学生要乐观向上,锐意进取,而自己走进教室常常是一种型号的无精打采,课上的也是得过且过,毫无生趣,进入办公室又是怨声载道;我们教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而自己常常又不能及时批改,常常不能认真评讲和面批。凡此种种,都是我们失落下的文明的碎片,应该小心捡起来,认真地拼出一个完整的文明,然后再悉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我们只有以灵魂去塑造灵魂,以人格去培养人格,人类的文明才能在学生身上得出传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