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新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6—27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用竖式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方法的热情。教学重点: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笔算下列各题)23×358×4165×6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做。交流时,指名说算法。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师:小红要住新房了。瞧,她家所在的公寓楼真大啊!大家开动脑筋,你能根据你所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栋楼有12层,每层14户,共能住多少户?[板书:这栋楼能住多少户?]2、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汇报。[板书:12×14或14×12]3、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讲出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4、揭示课题。[板书:住新房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三、探索新知1、估算14×12师:这栋楼大约能住多少户?大家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如下:把12看成10,把14看成15,15×10=150(户)。大约是150户。或把12看成10,14×10=140(户)。结果应大于140。2、探索笔算(1)独立探索。(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可能出现多种情况,如:第一种:第二种:14×10=140(户)12×1414×2=28(户)=12×2×7140+28=168(户)=24×714×12=168(户)=168(户)(3)学生汇报之后,提问:哪些地方和你想法相同?哪些地方你没有想到,你能理解吗?进而提出新的计算方法(第三种):第三种:[板书]14×12=168(户)14×1228…………14×2140…………14×10(可点明:0可省略不写,但要强调数位对齐)168…………28+140可以问: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生:表示1个十。师:所以10乘4,得40。4必须写在十位上。(4)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数位对齐的道理。3、尝试练习课本第26页的“试一试”。学生试练,同桌互评。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计算方法。四、巩固练习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第1、2、3题。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2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做;交流时,指名说计算方法。3、第3题。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意,列式计算。之后交流汇报,集体订正。五、全课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格式要注意什么?六、布置作业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第4、5题。教后反思:本节课教材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教师的指导针对性要强,并注重激发学生参与进一步数学活动的热情。板书设计住新房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这栋楼能住多少户?12×14或14×1214×12=168(户)14×1228…………14×2140…………14×10168…………2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