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网络教学总复习题(2004-6-13)第二章、第三章一、选择题1.中医在诊疗疾病中主要注重于:A症状B体征C证候D主诉E检验2.按照阴阳学说理论,下列描述中属阳的是:A消极的B沉降的C无形的D寒凉的E湿润的3.按照阴阳学说理论,下列描述中属阴的是:A减退的B扩散的C向外的D火热的E亢进的4.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下列哪项不准确?A五脏属阴,六腑属阳B背为阴,腹为阳C内为阴,外为阳D下部为阴,上部为阳E心肺为阳,肝肾为阴5.按五行配属关系,哪项属于木?A膀胱B脾C肾D胃E肝6.阴阳的相互转化是:A绝对的B有条件的C必然的D肯定的E以上都是7.根据五行的理论,“肝脾不和”属于:A土乘木B木乘土C木侮土D木生土E木克土8.下列哪项不属于根据五行相生关系所确定的治疗原则:A泻南补北法B滋水涵木法C金水相生法D益火补土法E培土生金法9.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不致溢于脉外,是由何脏所主?A心B肝C脾D肺E肾10.下列各脏腑中,哪个是奇恒之府?A胆B胃C三焦D膀胱E心包11.下列各脏腑中,哪个不是奇恒之府?A胆B骨C髓D三焦E脉1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为肝所主?A血脉B统血C藏血D生血E运血13.脾的生理特点之一是:A喜燥恶湿B喜润恶燥C喜条达D喜柔润E喜通降14.与发育、生殖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心B肝C脾D肺E肾15.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A清气B水谷之气C宗气D精气E卫气16.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机理为:A脾主运化水湿B脾主运化水谷C主统血D主升清E以上均不是17.调节呼吸的脏腑为:A心B肺C肾D肺肾E心肺18.人体水液代谢与哪一脏腑无关?A肾B胆C膀胱D肺E脾19.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A心之阳气B脾之统摄C肝之疏泄D肾之藏精E肺朝百脉20.何脏“开窍于耳”?2A心B肝C脾D肺E肾21.能主二便的脏腑是:A大肠B小肠C脾D肾E膀胱22.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的是:A脉B胆C髓D三焦E胞宫23.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主要指的是:A小肠B大肠C胃D胆E膀胱24.“气不足便是寒”是气的哪种作用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25.与血运行最密切的脏是:A心、肺、脾、肝B心、肺、肝、肾C脾、肺、肾、肝D心、肺、脾、肾E心、肝、肺、肾26.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A肺B肾C心D脾E肝27.下列不属于津液正常排泄途径的是:A呕吐物B尿C粪D汗E呼气28.下述除哪项外,均属于津液范畴?A汗液B唾液C肠液D血液E胃液29.下列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A涕B泪C水湿D胃液E肠液30.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脾B肾C三焦D肺E膀胱31.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A中气B肝气C脾气D心气E肺气32.水谷精气与清气相结合关系到:A中气的生成B真气的生成C元气的生成D内气的生成E宗气的生成33.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A真气B宗气C卫气D营气E水谷之气34.能使血不溢出脉外而在脉中流动的功能是气的:A气化作用B防御作用C固摄作用D推动作用E温煦作用二、判断题1.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2.中医学认为不同的疾病,有时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原则。()3.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阳,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阴。()4.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5.五行的相生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而相克则为异常变化。()6.中医学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和病理学的概念。()7.奇恒之府为脑、骨、骼、神、脉、女子胞之合称。()8.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特点是化生和传化水谷。()9.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故实而不能满。()10.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满而不能实。()11.参与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是肺脾肾。()312.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13.人体的筋肉需要脾气的输送营养才能维持其功能活动。()14.气道通畅,呼吸匀调,是肺脾共同作用的结果。()15.肝有统摄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作用。()16.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营气相结合,积于肺中。()17.脾升胃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18.胆的疏泄须赖肝之疏泄功能。()19.既司大便又司小便的脏腑是肾。()20.尿液的排泄虽与多个脏腑相关,但尤以膀胱为要。()三、填空题1.人类最早形成体系的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