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渭南市临渭区桃园学校王琰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家长会会家长会商教育大计,师生爱爱师生爱筑和谐桃园。”今天,诸位家长在百忙之中能够放下工作,抛开生意,谢绝应酬,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参加我们的家长学校报告会,无论是自愿的,还是迫于孩子的要求,都足以证明一个事实:孩子在我们心中很重要!如果说,只有走近草原,才能饱赏一望无垠的绿色;只有走近海洋,才能感受海纳百川的壮观;只有走近寒冬,才能感知春天的温暖,那么,我们走进这个礼堂,是为了感受什么?我们走进这个礼堂,是为了更深层次地感受桃园教育。因为,只有走近桃园教育,才能够知道桃园的孩子更需要什么?因此,我们本次家长学校报告会的主题是:了解孩子需求,探微桃园教育。一、了解孩子的需求有什么意义?《四书》中《大学》的开篇写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说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如果我们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明白了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一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够把事情办得如我们心中所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与我们的想法背道而驰。教育也是一样。我们经常会把教师比作园丁,把孩子比作花朵,这个比喻把应试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描述的非常形象。当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第一次满怀兴奋和好奇之心跨进小学大门时,就好比一粒珍贵的种子攥进了园丁的手中,我们开始关注它、研究它、培育它、发展它。我们想要把这颗种子培养成才,首先要搞清楚它是一粒什么种子?它所适应的气温、土壤、水分和阳光都是什么状态?它的成长期是多长时间?成长期要经历几个过程?它能否开花和结果?我们如何给它移植或再播种?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研究和逐一实践的环节,缺一不可。养一株花姑且这么难,那么培养一个人,却不考虑孩子的需求,显然是不科学的。爱好钓鱼的家长都知道,鱼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敏锐。鱼不上钩就需要下诱饵,因此在给鱼下诱饵的时候,如果是白天诱饵的颜色就需要重一些;如果是晚上诱饵的香味就需要重一些;如果在浑水中,诱饵要重在味香;如果在清水中,诱饵则重在颜色。为了使鱼上钩,我们在挂诱饵的地方还可以设置荧光棒,以便鱼在夜间可以更清楚地看清食物。在国外,还有人发明了水中录音播放器,把鱼群抢食时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在水中下鱼饵的地方播放录音,当鱼听到鱼群抢食的声音后,就会被吸引过来。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则更像垂钓者和鱼的关系。作为教师,虽然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是学生这个主体是否会跟着你这个主导的导向走?这个时候就像垂钓者想让鱼儿上钩一样,我在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越聪明的孩子有可能越不听话,正如越聪明的鱼儿越不容易上钩一样。我们想要钓鱼,那么要下的这个鱼饵是根据我们自己爱好的口味呢?还是要根据鱼爱吃的口味呢?孩子是教育的主体,要获取教育的成功,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明确孩子的哪些需要我们可以满足?哪些需要我们不能满足?了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哪些因素教育是无可奈何的?因此,只有了解了孩子需求,才能掌握教育规律;只要我们掌握了教育规律,就能遵循规律使桃园教育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能使桃园的孩子享受优质化的教育。二、桃园教育过程中桃园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既然我们知道了了解孩子需求的重要性,那么,等待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就是: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在我们了解孩子的需求之前,我想先问问在座的家长:“你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需要健康的身体;需要金钱;需要爱和被爱;需要社会的肯定,需要父母健康,需要子女成才,需要荣誉,需要地位,需要权利,需要自己事业有成;需要像比尔盖次一样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并向慈善机构募捐全部资产⋯⋯有的家长会说:我没有想拥有那么多,我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我懂得知足常乐。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实说明了他连小日子都没有过好,如果小日子过好了,就会自然考虑下一步如何服务于社会了,此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正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