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云南省原材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主动对接《中国制造》,有序推进清洁载能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促进原材料工业向材料工业转变,引导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依据《云南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原材料工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依托资源优势,深化矿电结合,推进结构调整,以黑色、有色、化工、建材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已发展成为特色优势产业。大集团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向材料工业转变已初见成效,在带动就业、增加税收、培育和集聚一大批高技术人才的同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支柱地位明显,保障发展需求能力更加有力年,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持续保持着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重点基础原材料产品产量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十种有色产量万吨,占全国比重,位列第五位。其中锡占全国总产量、锌、锑、2/28铅、铜、铝。以黄金为主的贵金属产量位列全国第四位,以锗、铟为主的稀散金属产量位列全国第一位。黄磷、工业硅产量及品质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化肥产量占全国,以高浓度磷复肥为主的农化产品已成为云南化工的品牌。钢材、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各占全国产量、和,有效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大集团引领作用明显,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行业整合、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和资源整顿等措施,较好地引导了优质生产要素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黑色金属产业基本形成了以昆钢股份为主体,户骨干企业粗钢产能占全省产能以上的产业发展格局。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形成了云南冶金集团、云铜集团、云锡集团、祥云飞龙、云南金鼎锌业、云南黄金矿业股份等“主业为主、相关多元、错位补充”的多金属产业发展局面。以煤为原料的省煤化工集团和以磷矿为原料的云天化集团,在全省化工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更加明显;以中石油、云天化集团为主体的炼油及向下游延伸的现代石化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前户水泥企业产能和产量占全省总产能、产量的以上。大企业集团的培育与发展,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中度,而且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体系。(三)以园区为载体,集聚集约型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粗钢生产能力占全省总能力以3/28上,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钢铁企业群和钢铁工业经济圈基本形成。以资源为依托、工业园区为载体的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全省已形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安宁工业园、海口工业园、晋宁二街工业园、澄江东溪哨工业园、华宁盘溪工业园等成为磷肥及磷化工产业发展聚集地,寻甸工业园、开远工业园等已形成重要的磷煤化工集聚区,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化肥及化工材料水富工业园区已经建成,以煤化工为重点的曲靖花山工业园正继续拓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昆明七甸工业园、沾益白水工业园、建水工业园、蒙自工业园和马塘工业园为主体的铝冶炼加工基地基本形成,以富民、禄劝、禄丰为重点的钛白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以石油炼化项目为基础的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正有序推进。(四)更新改造加大,工艺技术装备行业领先全省已全面淘汰钢铁生产落后装备产能,钢铁行业已拥有立方M及以上高炉余座,转炉和电炉炼钢装备均达到公称容量吨以上,并已普遍采用脱硫、脱硝和余压余热发电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改造。结合云南铁矿特点及水电资源优势,昆钢集团自主研发的电炉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技术及装备已通过工业化中试生产,部分工业化项目开始建设。部分高速线材、棒材轧制装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昆钢大红山铁精矿运输管道的成功投运,创造了长距离矿浆输送管线管道4/28内压力和敷设复杂程度两个世界第一的先进水平。“艾萨炉”铜冶炼、“一炉三段”炼铅、“锌精矿加压浸出、长周期电解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短流程锌冶炼、澳斯麦特锡还原熔炼、低交流电耗铝锭等工艺技术装备,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