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制高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陈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发[2001]1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胡锦涛同志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原载《求是》杂志2006年第9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贯穿始终,使五年制高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言行文明、道德优良、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主要任务和目标遵循学生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坚持“大爱至上、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根本任务[2]。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贯穿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贯穿于课内和课外,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为国奉献、为民服务、为家解忧、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的正确职业观和远大抱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2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其爱国守法、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团结友善、坚毅勇敢、爱岗敬业、艰苦勤奋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习惯,促进其德、知、体、美、劳全面提升与发展。三、实施原则一是要秉承“有教无类”、“上善若水”、的传统美德,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实施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情理并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原则进行。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特长,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关心其变化,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明理立德。二是要坚持大爱至上、无私奉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非常复杂,也非常的繁琐。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从事此项工作者很少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以及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早出晚归的辛勤劳作以及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付出,因此教育管理者应怀着责任心、奉献心、务实心、真诚心来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规范行为,加强修养。三是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发展创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不断巩固成果,不断推进工作。其工作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3注重实效。”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安排养成教育内容,要有层次性、连续性和梯度性,不能简单重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实现融其情、感其心、化其态、导其行、改其貌,使他们成型、成人、成才,这是养成教育的落脚点和根本目标。四是要坚持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原则。教学是核心,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拓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必须以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心,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三维一体式的养成教育体系。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3]四、具体内容依据时代社会要求,密切结合五年制高职生之现状特点,参照现行工作方式与方法,参考有关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比较、归纳和整理试拟定了《五年制高职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守则》,共6章38条,可以说这部守则就是五年制高职生素质养成及行为规范教育的具体内容。其内容简言曰:一知。即知荣知耻;二自。即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三孝。即孝敬父母,尊师敬老;四礼。即文明礼貌,平等友善;五德。即遵法守德,严于律己;六遵。即遵规守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