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章地基变形2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沉降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1)瞬时沉降:施加荷载后,土体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的沉降。(2)主固结沉降:它是由饱和粘性土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减小而产生的。(3)次固结沉降:指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主固结沉降完成后的那部分沉降。通常认为次固结沉降是由于颗粒之间的蠕变及重新排列而产生的。3研究表明:粘性土地基在基底压力作用下的沉降量S由三种不同的原因引起•次固结沉降:Ss•瞬时沉降:Sd•主固结沉降(渗流固结沉降):SctSSd:初始瞬时沉降Ss:次固结沉降Sc:主固结沉降scdSSSS§8.3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4一、分层总和法地基最终沉降量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1.基本假设地基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性变形体,可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应力在压力作用下,地基土不产生侧向变形,可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为了弥补假定所引起误差,取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进行计算,以基底中点的沉降代表基础的平均沉降2.单一压缩土层的沉降计算在一定均匀厚度土层上施加连续均布荷载,竖向应力增加,孔隙比相应减小,土层产生压缩变形,没有侧向变形。5△p∞∞可压缩土层H1H0s土层竖向应力由p1增加到p2,引起孔隙比从e1减小到e2,竖向应力增量为△p1121211HeeeHHs1221ppeepea=由于所以11121)(1HEpHppeass3.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分别计算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各个分层土的压缩变形量△si,基础的平均沉降量s等于△si的总和ininiiiHss11i第i层土的压缩应变6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siiiiiiiiiiEpeppaeee1121211)(1e1i———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e2i———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与附加应力均值之和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i土的压缩应变1.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2.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3.确定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分层界面4.计算各分层沉降量5.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7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确定基础沉降计算深度一般取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为20%处,即σz=0.2σc处的深度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下限确定地基分层1.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与地下水位面为天然层面2.每层厚度hi≤0.4b计算各分层沉降量根据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曲线、e-p压缩曲线计算任一分层沉降量对于软土,应该取σz=0.1σc处,若沉降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计算至基岩表面为止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iiiiiheees1211niiss1d地基沉降计算深度σc线σz线8318kNm320satkNm6m下降后地下水位原地下水位2m中砂粉质粘土例:图示天然地基,由粉质粘土和中砂组成,。粉质粘土在水面以上的重度为,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为,试求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粉质粘土层中2m~6m土层的沉降量压力P(kPa)孔隙比e500.671000.651500.632000.6189二、《规范》法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提出分层总和法的另一种形式沿用分层总和法的假设,并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和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均质地基土,在侧限条件下,压缩模量Es不随深度而变,从基底至深度z的压缩量为szzszszEAdzEdzEs001附加应力面积深度z范围内的附加应力面积dzAzz0附加应力通式σz=p0代入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00zdzAzpz因此附加应力面积表示为zpA0sEzps0因此00zpdz10利用附加应力面积A的等代值计算地基任意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因此第i层沉降量为)(11011iiiisisiiiiiizzEpEAAsss根据分层总和法基本原理可得成层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基本公式zi-1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zi△zzi-1534612b12345612ip0i-1p0p0p0第n层第i层zi)(11101iiiinisiniizzEpssAiAi-111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应该满足的条件)(1110iiiinisisszzEpsszi、zi-1——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i、i-1——基础底面至第...